|
冬病夏治,别去街头小店
□ 何世泽 医生说,今年头伏开始时间是7月14日,此时开始 贴敷最好。但此前要先请医生进行“体质辨识”。 用一些中药粉末,选几个穴位,把药粉贴上——在许多人眼里,这就是冬病夏治了。其实,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特色,其中蕴涵的学问可大着呢。 神奇的“冬病夏治” 我市的刘先生患支气管哮喘十来年了,每到冬天,就咳嗽、喘闷,口袋里总备着舒喘喷雾剂,严重时则需住院治疗。在熟人的介绍下,他在前年、去年夏天找老中医做了两次贴敷,到了冬天支气管哮喘基本上好了,如今,他逢人就夸“冬病夏治”的神奇。 所谓“冬病夏治”,就是很多冬天易于发作或复发的疾病,比如,咳嗽,在夏天天气最热的时候进行治疗,可提高人体抵抗力,增强体质,预防复发。这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利用夏季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 “今年针对各种体质虚弱、容易生病的亚健康人群,我们也推出了冬病夏治方法。”中医院一专家说,很多疾病适合采用冬病夏治的方法,比如哮喘、支气管炎、肺炎、过敏性鼻炎、鼻窦炎、反复呼吸道感染等,还有冻疮、风湿、胃病、部分肾脏疾病等,也可以采用冬病夏治。 小店“贴敷”不能选 如今,冬病夏治越来越受大众欢迎,以至于街头的推拿店、保健店也盯上了“冬病夏治”,开始大张旗鼓地做贴敷了。 专家提醒大家,冬病夏治看似简单,但在用药、选穴等方面都是很严谨的,一定要到正规医院进行贴敷。 第一,冬病夏治的目的很明确,是治病的。但是,街头按摩店的服务人员大多没有执业医师资格证,是不具备行医治病的资格的。 第二,穴位是摸出来的,不是看出来的。每个人由于胖瘦的不同、身高的不同等原因,穴位会稍有偏移,如果不是长期从事针灸的医生,单从皮肤表面观察来找穴位,这样非常不准确,因此贴敷的效果不会太好。第三,贴敷时所选的穴位因人而异。就拿呼吸系统疾病来讲吧,一般固定会选大椎、定喘穴等。但是,如果病人咳白痰的话,那么可能还伴有脾虚、痰湿过盛,这时候就要加上丰隆、脾俞等穴位。如果病人咳的是泡沫痰的话,可能属肺气不足,这时候还要加上肺俞、肾俞等。如果是久咳的话,还要酌情配合针灸、拔罐等,以加强对经络的协调。总之,贴敷的选穴不是一成不变的。 “最重要的还是药物的配方与质量。贴敷时所选的中药,需要经过选药、炮制等很多道程序才能制成。”赵俐黎主任举例说,贴敷所用的药物中有一味叫白芥子。这种药如果炮制时间过短,患者贴敷过后皮肤就会很快发红、起泡,许多人一看起泡了,就会把药物揭掉,这样实际上贴敷的时间是不够的,起不到治病的作用。相反,如果白芥子炮制的时间过长,皮肤就不会发红、起泡,同样起不到作用,只有经验丰富的药师才能把握好这个度。 贴敷前要辨清“体质” “今年的头伏开始时间是7月14日,此时开始贴敷最好。”专家说,患者可在头伏之前先请专家进行体质辨识,由有经验的专家对患者的体质进行综合判断,了解其体质类型、状态等,制订出个体化疾病预防方案,才能有的放矢,起到改善体质、养生保健的作用。 据介绍,体质现象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先天因素是体质形成的基础,父母的体质对子女的体质影响很大。除了先天因素所形成的体质,个体体质在后天生长、发育过程中与外界环境相适应将逐步发展变化形成个体特征,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正气的盛衰状况,个体的体质差异,对各种病邪有不同的反应性和易感性,研究不同个体的体质对研究疾病的发生、治疗有着特殊的意义。 冬病夏治三误区 误区一:所有的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都可应用 “冬病夏治”。 事实并非如此,并不是所有的这类患者都适合穴位贴敷,慢支、哮喘、鼻炎等病的穴位贴敷治疗的根本是在三伏天补充人体阳气,从而预防冬天发病。 而对于慢支、哮喘的急性发作期,伴有发热、咳黄痰者,以及属于阴虚内热体质、干咳明显等情况,这时阳气相对偏盛,则不适于穴位贴敷。否则就如同“火上浇油”,反而会适得其反,甚至会加重病情。 这也是为什么在选择“冬病夏治”前一定要请医生进行“体质辨识”的原因。 误区二:“冬病夏治”就是穴位贴敷。 冬病夏治是一种理念,根据病人体质不同,可以选择穴位贴敷、针、灸、拔罐 (包括阴阳太极罐法)、理疗、食疗、体育锻炼、药膳等多种方法。其中,穴位贴敷是常用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法。 误区三:把药带回家自己贴即可。 穴位贴敷可不是把药物贴到胸背部那么简单。穴位贴敷要达到最好的预防效果,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必须辨清体质,根据不同的体质类型使用不同的方法;二是选准穴位;三是保证药物的质量和配伍合理。只有经验丰富的专业医师才可达到这三个要求,切不可随便自行贴治,以免治病不成反添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