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央行吹风:
宽松政策不改变 企稳回升保增速
作者:的提问。
  新华社8月7日电 针对社会上关注的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以及下一步国家宏观政策取向等热点话题,7日下午,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朱之鑫、财政部副部长丁学东、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
    朱之鑫说,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在这种情况下,更要强调宏观政策的取向不能改变。“我们在下半年的工作中要继续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落实和充实完善一揽子计划以及相关的政策措施。”
    朱之鑫说,目前,我国国内经济企稳回升,主要是政策的拉动,支持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强。应该看到,目前政府投资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怎么样进一步发挥民间投资和社会投资的作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消费也主要靠政策的引导和鼓励。目前,无论是住、行等消费热点已相当高,在就业压力加大和居民收入增长难度加大的情况下,消费政策的效益还会呈递减态势。
    他说,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难度比较大。如果上述的困难和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势必会减弱我国一揽子计划的政策效益。如果政策发生了动摇,势必使经济企稳向好的态势发生逆转,甚至半途而废、前功尽弃。
    今年上半年以来,货币供应量以及贷款规模的快速增长引发各界对我国通胀的担忧。对此,苏宁明确表示现在还不存在通货膨胀问题。
    苏宁说,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采取了一系列灵活有力的措施,加大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已经得到有效的成效。从总体效果比较来看,中国的政策,也包括中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应该说是最成功的。今年1-6月份,我国CPI指数是负1.1%,下降了1.1%,因此现在还不存在通货膨胀问题。
    苏宁说,对于近期社会上议论较多的央行要运用市场化手段进行动态“微调”,很多媒体都叫“货币政策微调”,有的叫“货币政策调整”,这没有反映央行的意思。央行货币政策报告原文是:坚定不移地继续落实适度宽松货币政策,根据国内外经济走势和价格变化,注重运用市场化手段进行动态微调,把握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重点、力度和节奏。“微调”不是对货币政策的微调,是对货币政策的操作、货币政策的重点、力度、节奏进行微调。
    在回答记者关于 “政府加大经济支持力度,是否会减少民生投入”问题时,丁学东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在保增长的同时,明确提出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在增加政府支出的时候,中央财政加大了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丁学东表示,下一步,财政部门将坚定不移地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全面落实“一揽子”计划,特别是要进一步加大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支持。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宽松政策不改变 企稳回升保增速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时事新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