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辛勤耕耘育桃李
——2009年度随州十大名师、师德标兵事迹点滴
作者:马培春
要当好一名教师,标准是什么?我国著名教育家、国学大师启功有过简洁又完整的概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今天,2009年9月10日,是我国第25个教师节。市委、市政府表彰了一批“随州名师”和“师德标兵”,他们是我市辛勤耕耘在教育园地里2万名人民教师的代表,不愧为 “人类灵魂工程师”光荣称号,也是我们各行各业的师表与模范。记者从中选撷他们的事迹点滴以飨读者: 以德立身 “一辆单车任平生”、“固守三尺讲台”,这两句话,杨良刚老师从教二十余年来一直践行,几成信念。内中有他对于教育事业的执着,也有不为物欲所动的洒脱。 上个世纪80年代,杨老师被分配到随州一中,从此,单车就一直陪伴着他风雨兼程,走在教书育人的路上。杨老师说:“学生就是我心中的神。在我看来,学生的利益,比什么都重。”杨老师的“账”算得精细:如果自己迟到一分钟,全班七十个人,也就耽误了学生一个多小时;旷一节课,实际耽误学生四天的时间;消极工作半年,可能就耽误了学生的一生,这实在是有违师道,是大罪过。这些看起来朴素的说法,要做到并不容易。为了学生,家里的大事小情,杨老师常顾及不得。即使在2008年初的恶劣冰雪天气里,他依然早早起床,小心翼翼地骑车去学校,早晚自习从不曾耽搁。有几天实在没办法骑车,他就在凌晨4点半起床,步行到校陪学生一起上早自习。 “如果作为先行者的老师,思想有问题,能教出什么样的学生来?教师自己不遵纪、不守法,怎么培养好学生、好公民?”杨老师说,一个人水平不高,还可以靠勤奋弥补;一个人思想若有问题,品德不正,就做不得老师。所以,杨老师把学习修身,当作教师的必修课。谁家里都有个难事,但他“固守三尺讲台”,从教二十几年,育人无数,从没有向学生或家长请托办过一件个人私事。“规规矩矩做人,老老实实做事”,他一直这样告诫学生,也时时以此自警。 以心教学 在广水市外国语学校,无人不知左冬晴老师的“板右铭”。这是左老师针对学生懈怠想出的“格言励志法”。从1997年开始,左老师所带的班级里,在黑板的右侧,总会出现每周更换一次的格言、警句、俗语及他自编的顺口溜等,用以激励学生志气。这一做法至今10余年不辍,学生们敬服地称之为“板右铭”。“板右铭”时而单句时而偶句,总与当时学生需要面对或害怕面对的事情相关。如遇到学生抄袭时,为“自欺欺人者始则骗人终则害己”,天寒地冻时为“傲雪傲霜傲骨不傲气”,天气炎热时则是“心静自然凉”……诸如此类,从不曾间断。因其人性化和灵活风趣的特点,“板右铭”深受师生喜爱,较之生硬的说教,更能达到春风拂面、细雨润物的效果。 教学需创新,创新需用心。左老师时常思考着管理上如何出新招,教学上怎么创新法,可谓煞费苦心。左老师说:“班主任的工作方法是灵活多变的,但最具魅力的是人性化管理。”多年来,左老师一直在探寻和把握“管”与“放”的尺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规则下自由、活泼、健康地成长。在多年语文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左老师摸索总结出一条 “学生用时少、语文学得好”的教学方法,深受广大师生亲睐。 以爱育人 王付国老师原本在一所普通学校教授语文。1997年,因为曾都区特殊教育学校师资缺乏,他毅然前往,从此走上了特殊教育的讲台。 特殊教育并不容易,且不说教学的困难,光是不可能听到聋哑学生亲口叫声“老师”的事实,王老师心里就有无限的失落。但他打心里爱这些孩子,他在日记里写道:“特教这条路,尽管崎岖,我愿不懈攀登。”王老师和他的 “孩子们”之间,发生过很多至爱无声的感人故事。 学生徐武刚入学时,看见父母要走,急得眼泪直掉,他的父母也哭。王老师劝他的父母先回家,自己把哭成泪人的徐武抱到家里,给他做可口的饭菜,一口一口地喂他吃。这一做就是十几天,小徐武慢慢地喜欢上这位老师。每逢放假时,他总要问老师什么时候开学。 一天晚上,学生徐辉突发高烧,昏迷不醒,王老师不顾即将临产的妻子,连忙把徐辉送到医院治疗。由于当天晚上徐辉的家长没法赶到随州城,王老师便整个晚上守护着徐辉。早上赶回家里,看到妻子由邻居陪护着,那一刻他百感交集,心中满是对学生的爱和对妻子的歉疚。 有一回,学生蒋柄涛和同学发生争执,负气离开了学校。王老师得知后,立即四处寻找,最后终于在蒋柄涛家里找到他。数十里的路程,他的自行车骑坏了,身上的衣服汗湿得能拧出水来。当他精疲力尽地出现时,蒋柄涛一家人感动不已。蒋柄涛哭着扑向老师,表示立即跟老师返校。蒋柄涛的父亲拉着王老师的手说:“把孩子交给你,我们放心。” (本报记者 马培春 通讯员 刘金波 夏双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