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种子专家解释水稻不结实原因
有机肥严重缺失田间管理不当
作者:邱学锋、
本报讯 记者邱学锋、通讯员刘光炜、汪新富报道:中稻即将收割,秋粮丰收在望。但近几年来,我市部分农民陆续反映他们种植的杂交中稻在田间出现抽穗后颖壳不闭合,颖壳畸形,致使一些农户减产严重,有些田块甚至绝收。 针对这个问题,曾都区种子管理部门有关专家查阅了大量资料,对多年来类似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后认为,造成水稻颖壳重颖、畸形和不结实的主要原因与种子质量无关,而土壤中砷化物和田间管理不当才是祸根。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有机肥严重缺失,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不足,其中硫元素相对减少,硫、砷比例失调,从而引起水稻砷中毒,造成颖壳畸形、结实率降低; 二是幼穗分化初期 (即晒田后复水期),田间无水或少水,不能有效降低土壤中砷化物的浓度,加之此期间温度较高,极易产生砷化物的有毒物质过高致使幼穗分化不能正常进行; 三是施药不当。农民在防病治虫生产活动中,大多数未按要求施药。要求每亩用水三桶 (约45公斤),而农民为了省事,往往只用一至二桶水。再加上混配其它农药 (如治虫时带防病),剂量过大,药液浓度过高,造成作物中毒; 四是晒田复水倒置。按水稻栽培技术要点,6月20至25日,是晒田的最佳时期,而有的农民不晒田,错误的认为基本苗不足。6月底7月初是晒田后复水期,也是幼穗分化初期,农民才开始晒田,此时气温已上升很高,如果缺水极易对幼穗产生伤害,使之在“娘肚子”里就已形成畸形或坏死。 因此,种子专家建议应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提高科学种田水平;重视农家肥的作用,搞好配方施肥;按水稻栽培技术要点,抓好田间管理;严格按标准要求施药,避免作物中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