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语言要鲜活
特级教师于漪讲朱自清先生的《春》,用这样一段话开场:“我们一提到春啊,眼前就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所以古往今来,很多诗人就曾经用彩笔来描绘春天美丽的景色。”这段话,绘声绘色,有景有情,使教学语言格外形象、精彩,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与求知欲。语文课如此,其他学科皆然。如历史,讲万里长城,说“长城工程浩大”不如说“用长城的砖石土块筑成一道高两米、宽一米的长堤,足足可以绕地球一周”。有时一个例子,一句比喻就能使学生的理解变得更具体,更深刻。 幽默风趣的话谁都爱听,学生更是如此。因为整天面对大量枯燥的知识,他们非常希望课堂变得轻松、活泼,希望能够寓学于乐。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只有驾驭好课堂语言,尽量用生动、有趣的课堂语言,才能使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也变得活泼有趣,使学生能从原以为无趣的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乐趣。一方面,教师应当使自己的语言尽量做到高低起伏,长短相间,快慢适宜,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和谐动听。另一方面,教师应广采博闻与教材有关的笑话、故事、佳联、格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等等,按照教学需要把它们引入课堂,塑造形象,创造气氛,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多趣,迅速理解和记忆学到的知识。 课堂中,教师一句可能自以为无意性的评语,往往会左右学生听课情绪,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针对这一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妨将课堂中对各层次学生的随意性评语变为可激发学生更积极思维的特意性评语,从而提高兴趣,强化效果。如当某学生被提问时答案与正确答案出入较大时,如能亲切和蔼地对他说:“你的思考方式很有特色,但与这个问题的正确思路稍有出入,换一个角度想想,或许会有新发现的。”这样就激励了被提问的学生,使他有了进一步思考的信心。 总之,好的课堂教学的语言应当是鲜活的、生动的、具体的、有生命力的,要成功地上好每一堂课,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熟练运用技巧和艺术。 (张相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