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好“小额农贷”服务适应农村金融需要
作者:四
随州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理事长程中良 “小额农贷”是指以农户为贷款对象,向其发放的一定限额以内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小额担保贷款的统称。“小额农贷”作为农村信用社的拳头信贷产品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及农信社自身的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小额农贷”服务的认识 (一)做好“小额农贷”是农信社的社会责任。中央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要求“农村信用社要充分发挥为农民服务的主力军作用”。因此,做好“小额农贷”工作事关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大局,是农信社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做好“小额农贷”,农信社才能取得各级党委、政府和银监部门的信任和支持,才能营造更好的经营环境,更好更快地服务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做好“小额农贷”是农信社自身发展壮大的现实选择。做好“小额农贷”是农信社求生存、谋发展的现实选择。从业务拓展上看,农信社在拓展项目贷款和法人客户上,与其他商业银行竞争处于劣势,加上农信社现有的多级法人体制单个联社的资本金本身也决定了农信社单笔贷款的额度。因此,农信社的资金来源取之于农,贷款也应该用之于农,只能走“小额农贷”发展之路。农信社只有发放“小额农贷”才能发展壮大。 (三)做好“小额农贷”是农信社适应农村金融市场的迫切需要。当前,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国有商业银行不断加大对农村市场的拓展力度。特别是国家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来,多家金融机构贷款迅猛增长。以“农”为本,靠“农”吃饭,依“农”发家的农信社在贷款增加额和增幅上与其他银行相比还显得有些逊色。只有做好“小额农贷”才能适应农村金融市场的需要。 二、“小额农贷”服务的实践 经过一年来 “小额农贷”服务活动的实践,在工作中逐步探索、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优化四项服务,提高支农水平 1、落实了包村工作“四个一”。为使支农工作常态化,实现支农服务量和质的有机统一,全市农信社实行了“四个一”包村制度。即:一村一块支农服务公示牌;一户一张联系卡;一人一本工作日志;一月一张监测表。目前,全市农信社已在村(组)设置了752块公示牌,向农户发送联系卡20余万张,延伸了服务触角,拓宽了服务范围,提高了服务质量。 2、推行了小额农贷服务“110”。按照小额农贷“110”制度的要求,全市农信社信贷人员在接到农户贷款申请后,必须在2个工作日内到农户家中现场办理贷前调查手续,完成贷款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符合条件的按约定时间到信用社立据提款,不符合条件的也要及时给予合情合理的解释。现在,农户贷款只需拨打一个电话即可,往返奔跑“求”贷款的现象一去不复返了。 3、业务宣传突出了“四句话”。根据省联社出台的农户小额贷款制度和办法,市联社将从事种养业农户的小额贷款条件解读成通俗易懂的“四句话”,即:几亩田塘(在农村生产,从事种养业),三间瓦房(在本地有住房、常住户口),身体健康(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诚实善良(信用农户,无不良嗜好),利用传单、标语和客户联谊会等形式广泛进行宣传,使农户对农信社的信贷政策有了更全面、更透彻的了解。 4、实行了贷款“零费用”制度。主要内容包括:禁止信贷员以任何借口向客户吃、拿、卡、要,禁止信贷员在任何场合与客户抹牌赌博。这两条规范经营行为的 “高压线”,从制度上约束员工必须形成品行端正的道德操守,使客户贷款无需付出任何费用,促进了社农关系和谐发展,树立了农信社的良好形象。 (二)落实四项措施,促进贷款营销 1、创新贷款模式促营销。一是以“信用村+农户”的模式,支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二是以“公司+农户”的模式,支持创汇农业发展。三是以“农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支持农业产业化建设。四是以“工商协会+个体工商户”的模式,支持农村商品流通市场发展。 2、强化工作责任促营销。市联社规定信用社主任的主要职责是组织存款和对信贷员的行为实施有效监督,而信贷员的主要职责是营销和管理贷款,按期收回贷款本息。在此基础上,基层社综合考虑信贷管理水平等因素对信贷员实行了差别化授权,使包村信贷员有职有权,工作的主动性显著增强。 3、加大激励力度促营销。信贷业务是主体业务,为了充分调动信贷员放贷款、创效益的积极性,一是调整了信贷业务计酬标准,其中小额农贷计酬标准高于其他贷款计酬标准50%;二是提高信贷员的下乡补助,保证了日常工作必须的交通和通讯费用;三是为每名包村信贷员购买了一份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四是奖励到期贷款收回,对当年到期贷款收回率达100%的单位每次奖励1000元。 4、借助干部群众支持促营销。我市有三分之一的行政村位置偏僻,如果没有当地干部群众的支持,包村工作就无法开展。为此,全市农信社与党政干部、农村五老(老支书、老村长、老党员、老干部、老组长)建立了密切联系,借助这些熟悉当地农情的党员干部群体宣传农信社的金融产品和信贷政策,发展优良客户,有效地消除了信贷支农的盲点,扩大了小额农贷覆盖面。 三、“小额农贷”服务的启示 (一)小额农贷要作为关系农信社长远发展的根本业务来抓。我市农信社曾有一段时期业务徘徊不前,资产质量下降,效益下滑,而这段时期正是小额农贷急剧减少、大额贷款迅速上升的时期。由此看来,农信社要发展,就必须既抓大又抓小,在拓展农村市场中实现持续、稳健、快速发展。 (二)小额农贷要不断创新才有竞争力。小额农贷并非农信社的专有业务,大多数银行机构都在开展。因此必须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新特点,不断推出新的业务品种和服务方式,得到了广大农户的认同,满足了农村经济提档升级的需要,从而赢得了发展的空间和市场。 (三)发展小额农贷必须要有一支素质较高的包村信贷员队伍。做好小额农贷工作,人是关键因素,信贷员尤其是要熟悉农村工作特点、生产方式、生活习性,并且在群众中有良好的口碑更为重要。为此,市联社一是狠抓了信贷队伍建设,二是加大培训力度,把素质高、懂业务、会经营、善攻关、农村工作经验的员工不断充实到信贷队伍当中,保证了小额农贷业务健康、快速发展。 (四)发展小额农贷必须紧密依靠地方各级政府。实践证明,没有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农信社的工作寸步难行。今年1-9月份,我市农信社累放贷款27.7亿元,同比多放贷款15.8亿元,以实际行动助推地方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不仅使自身的社会地位和形象进一步提升,更赢得了地方政府对农信社工作的大力支持。 |
|
|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做好“小额农贷”服务适应农村金融需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