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节:公众眼中的记者和记者眼中的记者
作者:稿件来源:新华社
一年中有许多节日,每个节日都会有记者的参与和报道。他们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了解世界的需求,而尽可能多地为人们提供信息。但是人们对“记者”又有多少了解呢?那就来听听非记者、准记者和记者的声音。 敏锐、敬业、刚正——非记者心中的记者 有的人可能从来没和记者打过交道,可几乎所有的人又都和记者相关。这些人是如何看待身边和新闻背后的记者呢? ——在北京交大读研究生的耿梅芳对记者的认知很理想化,她觉得做记者的都有较完备的知识体系。“记者观察力挺敏锐的,总能抓住老百姓关注、关心的问题予以报道。” ——李现曾在中央机关工作,他的妻子就是记者。“记者工作挺辛苦的,尤其女记者,在工作上不肯落人后,在家里经常还要操心家务。在外面跑来跑去挺担心她的安全和健康的。” ——焦德贵在北京铁路局机关党委工作,在他眼里做记者很光荣,也很崇高,而且曾经向往有朝一日能够成为一名记者。他诚恳地说:“现在,一些敢于直言的记者为人们称道。但也有一些记者为了自身利益搞‘有偿新闻’。所以,作为记者必须严格自律,维护形象。” 崇高、责任、危险——准记者心中的记者 “我要努力成为一个热爱职业、值得人们敬佩的记者。”“我一定要做一个敢于说出真相的记者。”“我特别想把手中的笔当作针灸的针,扎到社会痛处并引起人们的注意。” 当记者向一些新闻专业大学生问道:你们心中的记者是什么样的?这些年轻的准记者坚定地说出了自己的理想。他们选择新闻这个专业的原因各不相同,但他们对记者的理解却在一个频率上振动:崇高、责任、危险。 半只脚踏入新闻行业的他们,对记者不再是雾里看花,而是有了客观的评价。他们知道记者的艰辛和苦闷,但是他们并没有因此而放弃理想,而是做好了面对现实的充分准备更坚定地向前走。 ——“当记者很累、很辛苦、风险很高。但是相对记者的责任,这些都无所谓。”中国人民大学的陆亨说。而中央财经大学2003级学生贾春晖对记者说:“发生任何重大事件后,都能看到记者的身影。记者很危险,但是冲向最危险的地方正是记者的责任。” 辛苦、责任、坚持——记者心中的记者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记者自己最有发言权。让我们听一听这个节日的主人都是怎样看待这个他们为之奋斗的职业吧。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王锐的话也许代表了很多记者的心声,“当一件事成为你的饭碗的时候,它的含义就会发生很多变化。贴近实际多了,感到更多的是做记者很难、很辛苦。” ——扬子晚报年轻的记者王睿则认为。“轰轰烈烈的毕竟是少数,能帮老百姓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就是记者该做的。一个好记者,最重要的是对工作的责任心。” ——中央电视台栏目主编陈锋则对记者这个群体有着理性的认识:“记者这个群体还没有一个共同的价值取向,也许这个职业受大家关注的时间还比较短,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形象。有的人和决策者和管理者接触得比较多一些,有些人和下层百姓接触得比较多一些。” ——安徽电视台栏目制片人叶成群认为真正的记者精神应该是:客观公正,真实地记录了,还要真实地反映,说出真相,发出老百姓的声音;勇敢,不怕牺牲,还要坚韧,坚守职业操守。 …… (稿件来源:新华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