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莫让素质教育落了空
  一天,一位在乡镇中学工作的好友来访,闲聊中,他谈到一件让该校引以为豪的事:他们学校的600多名学生,按不同年级分批放学。从响第一道放学铃声,学生开始到食堂吃饭算起,全校学生只用15分钟就能解决吃饭问题,饭后又立即返回教室学习。我在心里略算了一下,除掉学生往返教室、食堂以及排队买饭、洗碗的时间,每个学生实际吃饭所花时间不过几分钟。学生吃饭速度快、效率高,已成为该校的一大风尚。
    “学生饭后都在教室里?”我问。
    “那是,都在教室里做作业,上头一节课的老师还要到堂跟班和讲课”,好友不无骄傲地告诉我,“学生白天基本没有休息时间,连课间十分钟也在紧张地学习。”
    好友的话让我想起这样一幅场景:一群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学生,每天如行军打仗般,狼吞虎咽似的吃完饭就进教室苦研课本,从早上6点到晚上9点共15个小时的课时安排里,他们至少在教室待14个小时。
    是学生自觉自愿像“苦行僧”似的刻苦学习,还是校方刻意“引导”和谆谆教育的结果呢?明眼人一望便知。学校以时间来保证学生获得较好的考试成绩,学生也在日复一日读“圣贤书”的磨砺中,沦落为“读书机器”。看来,在素质教育倡导多年,新课程教学改革方兴未艾之际,靠争分夺秒读书来考取好大学,上好大学就会有“钱”途的应试思想,时下仍然大有市场。一则来自搜狐网的新闻正好佐证:
    10月底结束的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中,有135万名应往届大学毕业生报名参加考试。其中最热的职位为科技部国际合作司“欧洲处主任科员以下”,其报考与招录比例高达4080:1。在所有职位中,海关和国税两大系统报考人数最多,报考人数超过总人数的一半。包括湖北省气象局以及甘肃、新疆、宁夏区气象局等部门的71个岗位无人报考。一位报考者的心声道出了这种局面形成的原因:“待遇、地域和个人发展空间是最重要的。西部地区、气象、地质部门,离家太远,条件艰苦,我较少考虑。”
    这场百万人参加的公务员考试,折射出当代大学生择业时的急功近利,以“钱”途为要务的思想观念。这一局面的形成,与在中小学仍然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观念不无关系。
    温家宝总理看望钱学森时,钱学森曾几次发问: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前不久,温总理在北京三十五中讲话时谈到了这一问题。他说,对国内外教育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中国培养的学生往往书本知识掌握得很好,但缺乏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并坦率反思,我们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比较重视认知教育和应试的教学方法,而相对忽视对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他强调,国人尤其是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现状要有危机感。
    温总理也曾说:“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国家实力,才能建设一流国家。”像李四光、钱学森、钱三强那样的世界杰出人才,绝对不是吃饭只用几分钟,一天到晚坐在教室里听老师灌输和遨游题海可以成就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育者不仅要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还要教学生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思考,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诚如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和杰出人才目标的实现为期不远矣。
  
    (肖新俊)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莫让素质教育落了空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教育在线】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