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分秋栽香菇菌袋出现异常
专家提出补救措施:通气 光照 调温 补水
作者:邱学锋、
本报讯 记者邱学锋、通讯员徐厚新、戚钦标、肖新军报道:近段时间以来,我市随北随南部分秋栽香菇菌袋情况出现异常,随县农业局特意邀请华农大专家和市食用菌协会科研人员会诊后,提出了具体的补救技术措施:加强刺孔排毒通气增氧,加强光照刺激,加强温度调控;注意补水方法。 前不久,随县一些乡镇秋栽香菇菌袋情况出现异常,部分香菇栽培户菌袋菌丝稀弱、不转色、无瘤状物。受随县农业局的委托,华中农业大学会同我市有关专家11月24日到随县殷店镇火炬村、玄龙庙村调查秋栽香菇菌袋生长情况。结合殷店政府、曾都区食用菌管理站和随州市食用菌协会前期的调查情况分析,专家们走访了多户菇农,经过现场对异常和正常菌袋的切面比较观测,发现异常菌袋菌丝稀疏、灰白、生长无力。另据菇农反映使用同一厂家的菌种,在同一环境、气候、温度等条件下,由于袋料来源不同,菌袋生长结果不一样。 专家们现场调研与袋料质检的结果表明:导致2009年秋栽香菇菌袋松软不转色,菌丝稀薄灰白,无瘤状物,不能正常出菇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菇农使用了不合格的袋料或栽培措施不当,也可能与近期天气反常有关具体情况尚有待专家们进一步论证。为了尽量把菇农的损失降到最低,专家建议立即采取相应的综合补救措施,而且必须彼此协调,不可顾此失彼,不能只采取其中一种措施,否则效果不佳。 首先要加强刺孔排毒通气增氧。刺孔通气增氧对菌丝恢复健康生长有促进作用。刺孔通气后排出了代谢物CO 2 等有害气体,增加了菌袋内的 含氧量,而且还有促进养分向受害部位输送的恢复作用,从而促进菌丝生长和菌丝体内养分的贮藏积累,有利于促进菌丝的生长。具体方法是:用大钉刺40-50孔。 同时要加强光照刺激和温度调控。菌袋转色必须要有光照刺激和棚内或室内保持20-25℃的恒温。具体要求:菇棚白天去掉遮阳网,覆盖薄膜,让强光照射,增光增温,每天中午打开棚门,通风半小时至1小时,保持棚内温度在20-25℃,袋温在22-26℃,若袋温超过27℃,则掀膜通风降温,以防烧菌。禁止长期关棚,以防闷死菌丝,以人在菇棚内没有沉闷的感觉为度;夜晚将菇棚密封,覆盖遮阳网,保温,减少温差,增加积温,促进转色。总之光线和温度、空气是靠薄膜和遮阳网来调控。 此外还应注意补水方法。一般视菌袋转色,菌丝体硬实决定是否补水。正常菌袋第一批出菇就要补水,因为劣质麸皮灰份大,营养不足,香菇菌丝生长疏松,易断裂,还未转色,所以此种菌袋只能让其出自然菇,以后出菇视菌丝紧密、硬实,是否转色而定,但浸水时间比正常菌袋要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