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种疫苗是防甲流的有效途径
我省发布“中医药防治方案”
作者:采阳、
本报讯 记者采阳、通讯员施维报道:11月初以来,几乎与冷空气南下的同一时间,国内甲流疫情形势急转而下,似乎预示着甲流第二波高峰的到来。专家提醒公众注意,目前甲流感虽然在可防可控可治的范围之类,但也不可麻痹大意、掉以轻心。而在适宜人群中接种疫苗仍是预防和消灭甲型H1N1流感的有效途径。 据国家卫生部专家宣称,甲流疫情在中国已经提前进入流行高发期和持续快速上升期,估计今年秋冬,将有数千万人感染。截至本月中旬,我国内地报告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已经逾万,而在全球死亡人数已超过6770人。国家卫生部还公布,在我国流感病毒感染中,甲流感病毒感染占到近八成。湖北省近两周检测显示,我省的流感病例中,九成左右是甲流感。 我市发现甲流感确诊病例80余人。但值得强调的是,在湖北,只有半数流感样病例(一般表现为发烧、头痛、流涕、偶尔会有呕吐、腹泻)是流感,其余是普通感冒等疾病。只是在流感病例中,九成左右是甲流感。为此,湖北省近日在发布了 《甲流重症识别指南》(见本报昨日5版)之后,又出台了《“甲流”中医药防治方案》。 《湖北省中医药防治甲型H1N1流感指导方案(2009版)》,向专业人员以及城乡居民给出了具体的建议: 药物预防可以使用六味汤,组成如下:黄芪15克,白术9克,防风9克,贯众6克,银花9克,陈皮6克,如兼有腹痛、呕吐,可加藿香、佩兰。也可选用双黄连口服液、清开灵口服液、纯阳正气丸和藿香正气制剂等。 另外还可以使用苍术、艾叶、藿香、当归、白芷、山萘、草果等制成香囊;公共场所可用中药香薰,如山楂核研细末制成盘香燃烧(有支气管哮喘和过敏者禁用)。 省卫生厅同时也指出,服用中药预防感冒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老人、儿童应在医师的指导下适当减量服用。 ——慢性疾病患者及妇女经期、产后慎用,孕妇禁用。 ——预防感冒的中药不宜长期服用,一般服用3-5天。 ——服用期间或服用后感觉不适者,应立即停止服药并及时咨询医师。 ——对上述药物有过敏史者禁用,过敏体质慎用。 ——不要轻信所谓的秘方、偏方。 此外,我省还制定了防治甲流感应急中药储备目录,生山楂、苏叶、鱼腥草等数十种草药,以及银翘解毒类、板蓝根等十余种中成药纳入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