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民为本 为民解困
我市编织困难群众救助网
本报讯 记者毛传荣报道:投资950万元的市福利院近日竣工,300名五保老人将入住。这是我市民政部门编织和完善困难群众救助网,救助困难群众做的又一件实事。 至11月底,全市共有城镇低保对象5.92万人,低保对象每人月均补差130元,比去年增加18元。今年全市新增农村低保对象2.83万人,总数达到6.91万人,每月人均补差48元。 五保供养水平不断提高。全市有农村五保对象1.31万人,其中1.01万人在农村福利院,集中供养率达77%。集中供养者年人均供养生活费由1500元提高到1800元,分散供养者年人均供养生活费由800元提高到1200元,保证了五保对象的基本生活。 医疗救助惠及更多城乡困难群众。今年,我市对患病群众的医疗补助取消了病种和起付线限制,提高了救助封顶线和救助比例,并对城区患慢性病、需常年药物治疗及低保困难家庭实施定额救助。截至目前,全市实际发放医疗救助资金655.7万元。以病中救助、病后救助、一次性定额救助、慈善门诊救助、资助城市低保对象参加城镇居民医保、资助农村低保对象参加新农合、定点医院减免优惠“七位一体”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已经基本建立。 慈善事业逐渐拓展。市民政局与东方医院联手成立了市慈善医院,城区低保对象在慈善医院就医可享受医疗服务费用减免30%的优惠,近2000人受益;慈善超市面向城乡困难家庭发放大米、食用油、衣被等基本生活用品,近2300个困难户享受救助;争取省慈善总会在我市举办 “慈善阳光班”6个,300名特困、特优学生每人每年享受2000元资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