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努力减排温室气体保持绿色的GDP
项目建设“环评”准入助推全市经济低碳运行
今年已否决十二个污染项目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两万余吨
本报讯 通讯员陈杰、记者白丁报道:避免污染项目落地,保持绿色GDP——我市实行项目建设环境评价准入制,拒绝严重污染项目落地,有力推动了全市经济低碳运行,不仅还给258万随州人一个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和谐生态环境,也对遏制全球气候变暖危机起到了积极作用。 12月20日,市环保部门以书面告知形式,正式否决了乙基氯硅烷、直接染料两个严重污染的拟招商项目。至此,今年我市共否决了12个高耗能、重污染项目,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万余吨。来自该部门的统计表明,实施“环评”准入后,我市年消减化学耗氧量多达4500吨,二氧化硫1500吨,烟尘700吨,环境效益显著,城区空气环境质量良级以上天数占总天数的97%,噪声值低于控制标准,地表水9个省控点符合3类出境水质要求,实现了经济、社会效益和环境保护“双赢”。 近年来,由于一些地方急于招商、一些企业急功近利,盲目引进一些不易落地的项目,导致生产发展了、污染上来了的现状,有的地方处于环保监管失控状态,治理困难,后患无穷,被人比喻为 “吃了祖宗饭、砸了子孙碗”。对此,市委市政府予以高度重视,明确表示坚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提倡追求绿色GDP,积极贯彻 《环境影响评价法》,落实环保“第一审批权”,实行项目建设环境评价准入制,在每年市长与各区市县主要负责人签订的责任状中,对控制和减少环境污染提出了明确要求。 作为环保监管职能部门,市环保局高举 《环境影响评价法》“尚方宝剑”,大刀阔斧开展工作。在多种形式宣传、建立管理规范、吁请部门配合的同时,严格执行以拒绝污染重、耗能高项目为内容的“四个不批”、“三个严格”方针,并于去年启动了工业园区规划“环评”试点工作,对项目落地的主要平台严加监管,从而改变了以前的无序状态,提高了园区环保综合防控能力,全市环境质量明显好转,促进了我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