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桠
家乡一直有给果树谢桠的习俗。小的时候父母就教导我,再好吃的果子也不能吃干净,得留下一两只谢桠,不然来年果树就不会结果。我不知这种做法法灵不灵,反正我家的果子罢园后,树桠上多少会留下几只果,哪怕是几只最小的、最看不上眼的也行。 我小时候贪吃,只要是能吃的东西,就会想尽一切办法把它弄进肚子里。为了那口吃食,我不知挨过多少打,遭了多少骂。每当我偷吃了别人家的瓜果,除了一顿皮肉之苦,母亲还会恶狠狠地骂我 “饿死鬼投胎”。记忆里最美好、最幸福的季节,应该在端午前后。因为这个季节,我家的桃熟了,每到这时,母亲就对我说:“你不是喜欢吃么,放开你的肚皮吃,别撑死了就行。” 那时,农家的桃换不了钱,熟了的又不能存放,况且家家都有,不吃还真有些可惜。我们那儿有句谚语叫“桃饱杏伤、李子树下停丧”,是说瓜果虽然好吃,也有伤人之处。在老家一带的果子中,只有桃是吃不坏人的。我是后来才知道,小时候偷吃别人的杏和李子时,母亲之所以下那么大的狠劲打我,是因为她怕我一不留神吃多了会伤身。 端午节来临,我家的那些桃就像抹了胭脂的小姑娘的脸,紫红紫红的,这种叫“胭脂红”的桃,是家乡桃中的上品。这时,母亲会像每年的冬天一样,狠下心减少我们的伙食。因为有了那些桃下肚,自然就没有饿的感觉。 那时,一放学我就撂下书包奔向我家的桃林。母亲则放下手里的擀面杖,撵到大门口喊道:“莫光拣好吃的摘,别忘了留只果子谢桠。”当我像猴子一样攀上树的顶梢,并将拳头大小的胭脂红囫囫囵囵地塞进嘴里时,母亲的嘱咐早就忘得一干二净。幸亏邻家三奶总会扯起嗓子提醒我:“小毛,你换棵树吃不行么?那棵树都快摘光了,你不怕你妈打你呀!” 事实上,那些留下谢桠的果子,最终都成了鸟儿的美味,也有的还是成了我的口中之食。然而,我家的那些果树,并没有因为鸟儿的抢掠和我的贪婪而 “停工停产“,依然年复一年地开花、结果,为饥饿难耐的我送来一年中短暂而又幸福的时光。 懂事以后,才从父母亲那里懂得了谢桠的道理。 父亲一生忌贪,他常说,“贪”字是一座坟墓。人吃果子是常理,是栽树人应得的回报,但人吃光果子一个不留就是贪。因为鸟儿也是要吃果子的,不给鸟儿留一口食的人,一准儿不是个好人。“留只果子谢桠”的习俗,其实就是为了抑制人类的贪心。 我曾无数次地琢磨过父亲的这些话,以前觉得可笑,可今天,我不仅不觉得可笑,更觉得父亲像个哲人,总是能从平常的事物中找出一些让我们终生受用的东西。 一棵树就像一个人,它结出的果子其实就是它的一群孩子。果树是不需要果子回报的,只要有适当的生长条件,它就会开花、结果。人的一生也像一棵树,对自己的子女自始至终都在奉献,大概没有哪一个父母会刻意寻求子女的回报。 在我的心中,父亲和母亲就像是我家的那些桃树,他们用半生的心血养育了我们兄弟姐妹,如今,虽说树老了,枝干粗糙,可仍然深深扎根在故乡的那片土地上。他们结出的果子是那么光鲜,那么丰硕,可最终不都离开了老树,飞进城里了么?当我们这些光鲜而硕大的果子一个个离开历经沧桑的老树时,谁又想起过留下一只果子谢桠,陪伴给了他们生命的老树? 我不知道现实里有多少棵这样的老树,也不知道有多少个将果子摘个精光的人。不知他们吃光果子时,会不会给果树一些回报?但愿那些果树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更希望人们采摘那些果实时,别忘了留只果子谢桠。 (朱光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