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小区的“家务联盟”
  儿子入学以后,以前照看他的母亲顿时闲了下来。我挺欣慰的,想她可以歇一歇了,但不久我就察觉,闲下来的母亲并不快乐。儿子上学后,母亲没了伴,经常呆在家中看电视,或给老家的父亲打电话,偶尔还会叹息一声。
    我不由担忧起来,这样下去,母亲没病也会“憋”出病来。我发现,小区的广场白天常聚集一些老人,他们相约在一起带小孩、下象棋,或将家中的菜带到楼下,边聊天边择菜。母亲是个爱操持家务的人,将菜带到楼下打理最适合她了。开始,我怕母亲不愿下楼,特意找到几个熟识的老人家,让他们每天下楼时,按一下我家的门铃。此后,母亲择菜的场地便移到了楼下。
    这些老人每天聚在一起,慢慢地,人员固定下来,形成了一个“家务联盟”。“联盟”的成员,发扬互帮互助的精神,每天早晨抽出几个人结伴去菜场买菜,大伙轮流去,免除了各自买菜的烦恼。一些成员有事顾不上接送小孩,其他人也可以代劳。
    这样几个月过去了,“家务联盟”从未做过广告,却声名远扬了。首先找上门来的,是小区里的一些年轻人。这些年轻人嫌买菜麻烦不愿做饭,他们很想请老人们帮忙。老人们也心疼年轻人每天吃快餐,便应承下来。年轻人下班后,只需交一份买菜的钱,就可以取走一份清洗好的菜,回到家就下锅。
    这份便利传开了以后,一些不愿买菜的邻里也要求加入,老人们顿时忙不过来了……因为每个人家里都有家务事儿要做。为了不冷却大伙儿的热情,老人们提出了“劳务费”的概念,如剥一斤毛豆收一元钱,清理一斤螺蛳收两元……即便这样,“订单”仍纷至沓来,到后来,“家务联盟”在有偿服务之外,还得实行限量供应。
    现在,看着母亲每天精神抖擞的样子,我也挺高兴。“家务联盟”不仅促进了母亲和邻里之间和睦互动,更让母亲的晚年生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孙雪娟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小区的“家务联盟”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副刊】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