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燕菜
我是不喜欢过冬天的。 北方的冬天,恰如徐志摩所说的那样:“所有人第一感觉就是冷”,清瘦瘦的冷,滴水成冰,且一冬无菜,白菜萝卜轮换着吃,吃得人打个哈欠都带着一股萝卜气味。幼时陪父亲赴宴,上了一个连汤带水的菜,菜若菊花瓣,簇成一团,煞是好看,尝了一口,挺好吃的,问是什么菜,席上有人告诉我说,是燕菜,用萝卜做的。我一听叹了口气说:唉,还是萝卜。惹得哄堂大笑。 燕菜是河南的传统菜,以豫西洛阳的燕菜最为著名。1973年,周恩来总理陪同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来洛阳参观,名厨王长生、李大雄精心制作燕菜招待,两总理食后同声称绝。因菜中雕有牡丹花,周总理风趣地称它为“牡丹燕菜”。从此洛阳“牡丹燕菜”誉满中外。燕菜是粗菜细烹,最能体验厨者的智慧。制法是取白萝卜中段,去皮切成二毫米粗,六厘米长的细丝,入水浸泡后,沥干水分,入干淀粉中拌匀,上笼透蒸,取出晾凉,入冷水抖开,再入干淀粉拌匀上笼略蒸,然后入汤煮烩,因其颇似燕巢,故名“燕菜”,更以红绿蛋膏,制成牡丹花的红花绿叶,置于菜上,上笼哈透,即为“牡丹燕菜”。此菜萝卜丝须晶莹剔透,汤清鲜利口,造型甚美。 做燕菜最重要的就是汤,所谓“唱戏耍腔,做菜要汤”。河南菜对于制汤非常讲究,分头汤、白汤、毛汤、清汤、套汤、追汤。所谓套汤是清汤临时加厚,用鸡胸肉剁泥,再套清一次。至于追汤,则是制好的清汤,再加以鸡、鸭,微火慢煮,以追补其鲜味。制成的汤,清可见底或浓似白乳,味美清醇。浓汤多做扒菜,至于燕菜,则需清汤。厨者多选家养柴母鸡熬制清汤,先用大火烧开,沸后立即改为小火,保持汤面微开冒菊花泡,一般耗时超过4小时。熬好后,用细白纱布滤去渣滓。再用鸡肉剁成蓉泥,适当加入葱姜末、料酒和少许清水拌匀,渗出血水后,倒入汤中,继续加热熬制。汤内残留细微渣滓被鸡蓉吸附,受热后浮出汤面粘结在一起,用勺子撇净,即成清澈如水、鲜美异常的清汤。吊好的高汤做的燕菜是绝对吃不出萝卜味的。 过去河南待客,尤其是到了冬天,必上燕菜。现在,可口的食物多了,然而燕菜,尽管只是最常见的萝卜做成,仍然是我们餐桌上的一道美味。 (赵彦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