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登玉皇顶

  初冬之际,想登桐柏山玉皇顶的心情由雀跃变成了现实。给我们一行当导游的老杨,是一位在玉皇项上工作了整整20年的广电老人,可以说是桐柏山玉皇顶的掌故了。
    玉皇顶的雄峻和寂寞、传说和期待,吸引着我们走进她的心中。
    玉皇顶,海拔778.5米,座落在桐柏山与大别山交界处,山峰挺拔,与西侧的祖师岭几乎伸手可及、相互辉映。
    一条羊肠小道犹如从玉皇顶伸展到我们面前的彩带,它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或峭或坦,我们从这条彩带一步步走向玉皇顶的深处。据说,登上玉皇顶的路程由三架大山重叠延续组成。那天大雾,让我们面前的三架大山若隐若现,被裹在雾里的太阳就悬在最后一架山的顶上,像是玉皇顶的明珠,好美——我简直想在上山之后将它摘下来。
    走在山路上,远处的玉皇顶就像一幅浓墨重彩的水彩画,那山,那雾,那太阳,就是画中的元素。在这幅水彩画中,也一定有古树名木、或者至少有原始森林吧?
    彩带将我们引向第一架山。起初看到的水墨画变成了乱石磷峋的峭壁,脚下的彩带则变成了山民们留在峭壁乱石之间的一串串脚印。只是,心目中的古树名木或者原始森林没见踪影,能看到的只是漫山遍野细长长的黄荆条及难以成材的蝌蚪林。
    翻过第一道山,彩带又在一个长岗上伸展开来。漫山遍野依旧是细长长的黄荆条及蝌蚪林,一些马尾松点缀其间。与第一架山相比,山岗上多了一些零星的花岗石,很大,很圆,很光滑,你可以将它们想象为玉皇大帝散落在人间的珍珠。“山里怎么没有古树名木或者原始森林?”我忍不住问起了老杨。老杨说:“这山里原来是有古树名木或者原始森林,但大跃进时期被砍伐殆尽。现在看到的这些黄荆条等还是封山育林后重新长起的。”
    山上的残雪并没有让我们产生冷的感觉,相反汗水却让我们所有的人都减了衣着。
    到了第三架山,玉皇顶向我们伸出了双臂,将我们揽入胸怀。山间细泉从高到低,发出了轻快的欢唱声。我和朋友们一下子兴奋起来,跑到小溪边,掬起山泉。一位朋友一边说“好喝”,一边作出品酒陶醉的样子。也许真的山泉如酒。传说玉皇大帝和祖师爷曾在大贵山上下棋,三天三夜还是胜负难分。两人一时兴起,就打起赌来:谁下赢了这盘棋,就坐最高的山顶;输了呢,就坐高顶旁边的另一座山顶。下到第五天还没有分出胜负,祖师爷就想了个门儿:吃饭时,祖师爷用尽各种办法给玉皇大帝劝酒,想将玉皇大帝灌醉。他自己却把酒偷偷倒在领子里,让酒流到肚脐眼上。吃完饭,两人接着下那盘没下完的棋。下到中途,玉皇歪歪倒倒出门小解,祖师爷趁机偷了他的“马”。结果玉皇输了,祖师爷就坐了高顶。从此,人们就把高顶的道观称为祖师岭,山顶称为祖师顶;把旁边那座山顶的庙叫玉皇庙,或玉皇顶。山下常年不干的三潭,水清透底,就是祖师爷肚脐眼上流出来的酒。
    传说毕竟是传说。其实玉皇顶是经过了漫长的地质演化和多次的地质构造运动,特别是晋宁运动(距今8亿年左右)至加里东运动(距今4亿年左右)强烈的褶皱和断裂面造成的。泉之清、之冽、之甜,不过是大自然的恩赐而已。
    玉皇顶珍珠般的石头可算是一奇。有圆而滑的,也有裂了缝的。一些细长的乔木从裂缝里迸发而出,构成天然的盆景。据说《西游记》就取材于桐柏山。吴老先生说孙悟空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大概是桐柏山的天然盆景给了他灵感吧?
    我挂牵的还是玉皇顶的太阳:它离玉皇顶究竟有多高?当我们爬上山顶,我发现太阳还是我原来看到的那么高,我们还是在太阳之下。不过,当老杨他们站在玉皇顶高喊“我比山高”时,我才意识到簇拥着玉皇顶的群山,在我面前实在是太矮小了。在太阳之下,我比山峰高的豪迈充盈心胸。但愿有更多人来此一游,体验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情怀。
  
    (常跃耀)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登玉皇顶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副刊】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