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着力改善民生 促进社会和谐
夏卫东
作者:作者系随州市副市长
近几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切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各项工作,民生问题得到显著改善。在扩大就业方面,近年来累计发放再就业优惠证5万本,为从事个体经营的下岗失业人员和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较多的企业减免税费2.6亿元。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从城镇企业职工逐步向全体劳动者拓展,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的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正深入实施。至2009年底,全市五项社会保险参保总人数达到近290万人次 (包括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农村养老保险),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方面,城镇低保工作实现了应保尽保、分类施保,农村低保制度实现了全面覆盖,以病中救助、病后救助、一次性定额救助、慈善门诊救助、资助城市低保对象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资助农村低保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院减免优惠“七位一体”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已经基本建立。在保护劳动者权益方面,大力推进“三法一条例”(《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的贯彻实施,极大地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2009年,全市共接待和受理涉及劳动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群众举报和投诉138起,处理劳动争议374起,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1805万元。 然而,成绩与困难并存,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也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凸显期。面对新的形势,我们要把改善民生摆在更突出的位置,促进社会和谐,确保社会稳定。 一要多措并举破解就业难,保民本。 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因此,必须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积极扩大就业、促进创业。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创业带动就业,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落实创业贷款、财政贴息担保制度,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努力使社会就业更加充分。完善市场调节、政府推动、城乡统筹、自主择业的就业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政策,加强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统筹城镇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强就业和创业培训,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重点针对大中专和初、高中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特别是被征地农民、失业人员特别是就业困难人员的特点,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加大对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完善面向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着力帮助城镇零就业家庭、就业困难人员、农村低保家庭实现就业,扶持残疾人就业和创业,从经济根源上缓解贫困对社会保障造成的压力,努力创造个个有活干、人人有饭吃的良好社会局面。 二要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促民安。社会保障体系是改善民生的重要保证。老有所养、失有所助、病有所医、困有所补,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是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客观要求。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社会运行的“稳定器”和收入分配的“调节器”,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屏障。必须加快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提高保障水平,让人民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居有其屋、衣食无忧。一是拓宽养老保险基金征缴渠道。认真落实《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中“缴费单位、缴费个人应当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规定,实行足额征收,应收尽收。二是形成稳定的财政拨款增长机制。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用于社会保障的财政支出比例。三是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城乡居民人人平等享受社会保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必须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抓紧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扩大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以非公有制企业、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工作为重点,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积极推动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让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国家普惠式养老政策,实现从养儿防老的传统社会向政府防老的现代公民社会的转变;继续探索和完善城镇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办法,确保其基本生活;高度重视研究解决国有改制企业和城镇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问题;以新医改的实施为契机,全力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不断完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职工工伤、生育、失业保险工作,改变目前主要依靠基本保险、保障形式单一的局面,推进企业年金和补充医疗保险,发展商业保险和社会救助,形成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四是建立保障费用正常增长机制,根据经济发展、职工工资、物价变动等情况,适时调整和提高保障水平。 三要加大社会救助力度,解民困。社会救助是最基本的公共服务,是社会保障的最后一道防护线和安全网。要以建立和完善各项社会救助制度为重点,以创新救助体制和机制为动力,以加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为手段,健全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要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捐赠为辅的多元化筹资机制,加大向上争资力度,确保本级财政配套资金投入到位,拓宽筹资渠道;进一步做好社会捐赠、互帮互助,集聚社会救助资金,大力营造关心、帮助困难群体的社会风尚。要加大对特别困难群众的救助与帮扶力度,确保弱势群体的生活底线。要将符合条件的城乡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要健全低保金标准动态调整和价格补贴机制。以发展老年福利为重点,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增强社区照顾功能,健全社会化服务机制,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切实保障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基本居住、基本康复和贫困重度残疾人的基本照料。加快发展老龄事业、儿童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推动社会福利事业逐步从救助型、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 四要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民权。以促进“三法一条例”的贯彻实施为主线,进一步加大劳动关系协调力度和劳动保障监察力度。积极推进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对企业签订、履行劳动合同情况实行动态监管,实现劳动合同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进一步完善网络、电话、来信来访等劳资纠纷举报投诉接待制度,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保民生就是保发展。只要我们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始终关注民生、不断改善民生,就能凝聚民心、集中民智、发挥民力,加快推进“四个随州”建设步伐。 (作者系随州市副市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