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医学上的PICC
  我们在大街上或电视上常可看到PICC这几个醒目的英文字母,大家都知道,这是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的英文缩写。
    但是在医学上PICC确是给人的血管装了一个“保险”,那么医学上的PICC有又该作何解释呢,他又是怎样给血管上了一个保险呢?
    将一根导管从病人肘部穿刺置入血管,到达胸腔内上腔静脉。在一年时间里病人所需的化疗药、营养药等都从这个导管内输入。这就是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入技术。这种为了保护血管而用于静脉输液的一种导管,是1929年一个德国医生从自己前臂肘窝置入4F的输尿管到上腔静脉,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使用PICC的人。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PICC技术主要应用于化学治疗、刺激性药物输注、静脉营养治疗等。1997年引进中国,近十年在我国临床得到广泛使用,全世界每年约插7亿多根导管。
    PICC的优点非常多,它解决了血管条件差病人输液的难题,长期输液治疗的病人避免了每天扎针的痛苦,手臂还可以自由活动,也不用担心打漏了针,真可谓是给血管装了一个“保险”。携带方便,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工作生活皆没影响。同时也能有效减轻药物对病人血管的损伤,避免刺激性药物损伤血管内膜引起的血栓,以及输液部位刺激性疼痛。对一些血管重度损伤、严重水肿、重度皮损的患者在抢救中也发挥着重大作用。
    日前,市中心医院放射介入科在我市率先成立了PICC治疗小组。介入病房护士长高云凡赴中南医院进修学习,获PICC上岗准入证,也是我市唯一获PICC上岗证者。这一新技术的开展,这一细细的导管从上臂血管穿刺置入,最长可在血管内安营扎寨一年,将给我市肿瘤以及危重患者的静脉输液带来福音。
  
    (随州市中心医院 姜广荣 张秀一)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医学上的PICC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健康专版】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