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示范推广农业种植新技术
曾都注重科技助推农民增收
  本报讯 记者唐天才、特约记者刘金伟、通讯员王志勇报道: “去年我将6.5亩中稻全部改为免耕抛秧种植,亩产达700公斤,高出传统栽培方式100公斤,既省时省工,又节支增收。”近日,在稻田里劳作的曾都区南郊茶庵社区13组村民靳文明谈到去年水稻轻简栽培效果时仍欣喜不已。
    为解决农业科技“最后一公里”、“最后一道坎”的问题,曾都采取“技术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方式指导农民科学种田,扩大科技覆盖面,推进农业增产增收。
    该区农业部门紧抓农技试验示范推广,发挥邻里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结合各地实际,突出无盘旱育抛秧、无土育苗、小麦免耕、油套稻等8大种植新技术示范。依托项目支撑,在全区建立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示范区2.5万亩,采集土样8030个,常规检测土样40150项,发放配方施肥单1205万份。成功推出了马铃薯—水稻(棉花)、泡泡青—马铃薯—中稻、菜豌豆—棉花+西瓜、食用菌—中稻等多种高效栽培模式,并在全区得到广泛应用。在农科所举行各类农作物品种170多个小区试验,在何店镇建立40余个品种的示范片,让各个品种长势相互对比,引导农民择优淘劣,提高农作物品种的优质率和普及应用率。
    同时,该区大力实施好科技入户工程,不断丰富服务内容,由单一的小麦技术指导向水稻、棉花、马铃薯、油菜等大宗优势作物延伸。并依托龙头企业,指导农民逐步发展优质稻、优质小麦、马铃薯和菜豌豆4大特色板块经济。目前,科技入户工程已涉及全区9个镇(办)、90个村、2600个示范户,辐射带动5万农户。据了解,全区共实施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试验示范项目360个,面积达20余万亩。
    科技的广泛推广,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曾都区去年中稻、小麦、棉花、油料产量分别达18.69万吨、7.15万吨、3022吨、6196吨,同比分别增长6.25%、0.28%、13.57%、15.58%;农民人均纯收入5435元,同比增长159元。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曾都注重科技助推农民增收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科技前沿】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