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术语太多 书写字迹太草
“天书”病历何时能说再见
作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到医院看病,常有医生写出“狂草”病历,让人如“雾里看花”。本月起,经过修订完善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在全国正式实施,对书写病历提出了更细致的要求。但实施情况如何?连日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据了解,《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病历书写应使用蓝黑墨水、碳素墨水,书写过程中出现错字时,应当用双线划在错字上,保留原记录清楚、可辨,并注明修改时间,修改人须在修改处签名。同时,要求“书写应规范使用医学术语,文字工整,字迹清晰,标点正确”。 记者走访发现,目前“天书”病历仍十分常见。“医生说的病情我听明白了,但病历上写的除了字母和数字外,我是一个也没看懂。”22日下午,在城区烈山大道一家医院门诊楼,患者杨先生正在仔细地辨认着病历上的文字,“也没敢问医生,只能揣着糊涂装明白。”对于病历书写规范的内容,大部分患者表示,希望能尽早规范起来。 “天书”病历缘何而成?城区某医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生表示,病历引用了很多医学术语,患者很难理解;就诊病人多、时间紧,为了抓紧时间,医生写起字来比较潦草。除此之外,少数医生故意潦草以防“跑方”也是原因之一。 有业内人士坦言,要想完全规范起来,还需要一个过渡期。此外,电子病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报记者 林永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