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校园“追星族”
——淅河镇小探索养成教育新模式
作者:徐斌
  著名教育专家关鸿羽说:“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是教给少年儿童终身受益的东西,它与素质教育密切相关。”近年来,养成教育成为中小学教育的热门话题,如何开展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让学生成人成才,终生受益?今年新学期,随州经济开发区淅河镇小开始探索养成教育的新模式——“十星”评选活动,通过让学生“追星”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学习生活习惯。
    学生成了“追星族”
    今年开学以来,淅河镇小的学生都变成了 “追星族”,追到“星”的感动得落泪,没有追到的痛哭流涕。
    这里的“追星族”不是我们印象中追影视明星或歌星的“追星族”,而是“学习之星”、“礼貌之星”、“自理之星”等“十星”。
    今年十一岁的徐玉婷是班上的卫生委员,在3月17日的班队会中被评为班上的“环保之星”。从三年级开始她就是班上的卫生委员,一直负责管理本班教室和清洁区的环境卫生,有时候有清洁任务的同学不去打扫卫生,她就自己默默地去完成,小小年纪的她工作一直很出色,但是从来没有得到同学的认可。这个学期,学校开始“十星”评选,徐玉婷申报了“环保之星”。
    “两年多来不管春夏秋冬,我一直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身体力行,维护了教室和清洁区的环境卫生,从来没有因为环境卫生给咱们班抹黑,所以我觉得我可以当选班上的环保之星”。徐玉婷的话音刚落,全班同学无一例外地举起小手表示赞成,并报以热烈的掌声。徐玉婷当场感动得流下了眼泪:“那一刻我才知道我的付出是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同的,心里感到很欣慰,也很自豪”。
    家长有了新感觉
    3月23日中午,五(4)班汪唯格的爸爸汪运刚在家看电视,感觉跟往常有点不一样,因为女儿没有来跟他抢电视了。“平时,女儿看电视总是没有节制,每次我要看新闻,她要看动画片,所以我们父女经常抢电视。”汪运刚说,她以为女儿吃完午饭就去上学了。但是过了一会,女儿跳出来了说:“爸爸再见,我上学去了。”
    汪运刚再次感到意外:女儿以前去上学顶多跟她妈妈打个招呼,今天怎么突然变得这么有礼貌。
    女儿看出了爸爸的疑惑,自豪地指着胸前的“礼貌之星”徽章告诉汪运刚:“出门跟父母打招呼是基本的礼貌,不要感到奇怪。”女儿还告诉汪运刚,现在学校正在开展“十星”评选活动,她是同学们评选出来的礼貌之星。但平时女儿生活自理意识不强,被子忘了叠是常有的事,有时洗脸刷牙还要父母倒水挤牙膏。于是汪运刚对女儿说:“你下次能不能争取一个‘自理之星’?”
    “说话算数,从现在开始你们看我的表现。”女儿毫不含糊地说,“我不仅要当上‘自理之星’,我还要把十颗星全部争取到,我要成为‘校园之星’!”
    学校发生大变化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班风校风的基础,小学阶段是少年儿童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也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
    但是养成教育到底怎么抓?这是广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苦苦思索的问题。
    “如果还是老一套,通过一些校纪校规来约束学生,学生被动接受的多,主动参与的少。时间久了,学生们就没了激情,相反还会产生逆反心理,适得其反。”淅河镇小校长常生存说,“但是小学生好胜心很强,只要合理引导、激励,就会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新学期学校决定在全校学生中开展 “十星”评选,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 《小学生守则》为标准,从 “学习”、 “礼貌”、“自理”、 “爱国”、 “守纪”、 “诚信”、“环保”、 “劳动”、 “健美”、 “进步”等十个方面开展评比,由学生个人自我申报,全班同学评议表决,最后老师总评,授予班级之星。班级之星每周评一次,对学生的行为相互监督,从各个方面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
    “我们的评选活动启动才几个星期,学校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学习风气好了,校园环境卫生也好了。”常生存介绍说。养成教育贵在细节,贵在坚持,因此他们将继续坚持下去,在每个教学环节当中实践、总结,力争让学生都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本报记者 徐斌)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校园“追星族”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教育在线】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