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广水推行村主职干部养老保险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广水市按照 《广水市村主职干部基本养老保险试行办法》,从2009年起,将全市603名村主职干部纳入养老保险范围。实践证明,推行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是解决村干部后顾之忧的有效途径。它不仅扩大了社会保险覆盖面,而且有助于稳定村干部队伍,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效地激发了农村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内在活力,同时也为该市加快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注入了勃勃生机。
  主要做法
    广水市下辖17个乡、镇、办事处,200多个行政村,总人口9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达63万人之多。近年来,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推进,农业税、“三提五统”被取消,导致部分村干部认为报酬低且无保障,在位混日子、中途撂担子、辞官务工经商等问题日益凸现,村干部“进无盼头、干无动力、退无保障”。针对这种情况,2009年初,广水市委、市政府结合本市实际,制定了《广水市村主职干部基本养老保险试行办法》,在全市建立和推行了一个符合农村实际的“财政和个人分担”参保费的基本养老保障机制。《办法》规定:凡男未满60周岁,女未满55周岁,现任农村村主职干部都可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对参保人员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缴费年限满15年及以上并且按时足额缴费的,可以办理退休手续,按月领取养老金。至此,该市村主职干部养老保险纳入了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工作成效
  村主职干部养老保险工作的全面铺开,带来了农村面貌的巨大变化。一是稳定了农村干部队伍;二是激发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三是巩固和加强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四是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公益事业获得了新的发展动力。
    建立和推行 “财政和个人分担”参保费的基本养老保障机制以后,村干部老有所养,生活无后顾之忧,由过去“我不想当村干部”转变为现在“我要当村干部”,极大地调动了村干部的积极性,农村基层组织获得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该市基本养老保障机制的建立,带动了一大批农村党员干部争做为民服务模范,争当“双建双带”标兵,争创一流业绩,先后涌现出优秀党务工作者、“十佳”村党支部书记等一大批先进典型。
  工作启示
    启示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必须以农村基层组织和村干部责、权、利相对统一为前提。推行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根本要求。要站在树立“以人为本”理念、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战略高度来正确认识建立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村干部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村干部养老保险的实施,帮助村干部,特别是山区村干部解开了家里背骂名、外面背臭名的思想顾虑,增强了村干部的工作信心。个人的负担轻了,村干部干工作的劲头就更足了。村干部职位由“请人干”转化成了“抢着干”。
    启示二:村主职干部养老保险是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先完成也好,后完成也罢,最终是要完成的。目前,有关部门只对城镇职工、个体私营企业等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制定了有关政策法规,包括村干部在内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还只有个开端,致使有些地方村干部养老保险的适用范围、保险期限、缴费标准、缴费方式、享受待遇等有所区别。广水市委、市政府按照上级统一要求,从自身实际出发,通过调查摸底,本着为村干部的切身利益着想,将全市村主职干部养老保险纳入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这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农村的新进步。事实证明,尽管有些政策措施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但对于稳定农村干部队伍、激发村干部积极性、增强农村基层组织活力、促进农村发展和稳定起到了极好的效果。向荣村村支部书记张维宝说:“现在村主职干部有了养老保险,解决了养老的后顾之忧,再不为老百姓办实事就确实对不起党和人民。”
    启示三:实行村干部养老保险,是农村基层干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一次有益尝试,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和谐与发展。村干部实行养老保险以后,大大增强了村级组织的吸引力,改善了村干部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同时也对新时期村干部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大学生逐渐自愿到农村去发展,“当村官同样大有作为”。现在,广水市村党组织凝聚力明显增强,全市上下呈现出学先进、赶先进、创先进的良好局面。
  周林邓晓东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广水推行村主职干部养老保险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理论】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