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公用电话亭的“尴尬”
作者:徐王俊
  数年前,“身披”黄装或绿衣的公用电话亭,曾是随城一道靓丽的风景,受到市民的欢迎;数年后,移动电话进入千家万户,电话亭开始淡出大家的视野。连日来,记者采访发现,有些路段的电话亭破旧不堪,有的已损坏,对于电话亭的去留,各界众说纷纭。
  无人问津成摆设
    记者走访了随城沿河大道、解放路等主要街道发现,每隔150米左右便有一个电话亭,其大多布满了灰尘,有的玻璃已经破碎,电话锈迹斑斑,显示屏和按键已经模糊,有的临街商家把一些杂物放在电话亭上。
    解放路一环卫工人李师傅说,前些年还会经常看到有一些人去电话亭打电话,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用了,下雨天的时候偶尔还会有人在那躲雨,要么就贴着一些办证、中介等各种“牛皮癣”,其他时间没什么用处。
    公用电话除了不受市民青睐,就连相关的电话卡也逐渐退出了市场。市区一些小店商户说,他们已经好几年没有卖过IC、201等电话卡了,因为没有市场,偶尔一些学生会来问,可一个月卖不出几张,现在都是出售手机充值卡。
  市民热议电话亭
    使用率低、维护跟不上,是大多数市民对公用电话亭的看法。
    家住沿河大道的李国富说,现在手机普及了,用公用电话亭的人少了,而且有的破旧不堪,有损随城新型城市的形象。
    “宿舍里没装座机,用手机打长途,费用还是高一些。”学生张宇则认为,公用电话亭还有它的价值,他经常给在外打工的父母打长途电话,像他一样的学生也很多,而且一打就是好几十分钟,需要这种实惠的电话卡。
    也有不少市民提出折中的观点,他们认为,有关运营商应该对电话亭进行更换,按照人口流动密集的程度来选择安装点,又满足部分市民的需要,又改善城市形象,两全其美。
  抓管理仍是关键
    关于公用电话亭的去留问题,随州电信公司未接受本报记者的采访。对于我市城区现有公用电话亭或旧、或残、或被盗等现象,多方人士认为加强管理仍是关键。
    对于公用电话亭的管理,我市城管部门也显得几分无奈。市城管执法局有关负责人说,城市发展离不开公用电话亭,它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城区现有57个公用电话亭,由电信部门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管理主体明确,但管理效果却不明显。
    有关人士也认为,在大都市公用电话亭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如果我市公话亭能够精心维护管理,拓展服务功能,那么公用电话亭也能为随城再添亮点。
    (本报记者 徐王俊)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公用电话亭的“尴尬”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5 版:生活周刊】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