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县建立教育协作区
破解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难题
作者:邱学锋、
本报讯 记者邱学锋、通讯员杜良才报道:在家鼠标轻点,教学疑难在QQ群里迎刃而解;足不出校,教研员巡回送课到堂;不必调课停课,双休日就能到县里去听专家讲座……这一切得益于该县建立了教育协作区。 作为一个建县时间还不足一年的农村教育县,随县的教育举步维艰。由于历史的原因,该县5000余名专任教师年龄普遍老化,教师在乡镇之间、任教学科之间余缺极不平衡:超编的乡镇,所有后勤岗位全部安排教师后,仍然有教师无班可上;缺编的乡镇,不得不聘请代课教师;语数教师富余几百人,而好几个乡镇却没有一个体音美等短线学科专任教师,还有一个镇出现了由52岁的物理教师改行教英语的情况。师资的严重不平衡,直接影响到全县12万学生的学习质量,影响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该县反复调研,问计于民,决心用最稳妥的方式,花最小的代价,以最快的速度,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建立教育协作区,就是该县探索的手段之一。 县教育局把全县19个乡镇划分为随南、随中、随北三个教育协作区,区域内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教科研相互协作,教育局协调各处室围绕协作区全力开展工作;协作区内乡镇之间每年选派10%左右的优秀教师跨镇交流,到薄弱学校支教3年,教师支教期间,双边考核、整体评价;教研室专职教研员和从协作区内优秀教师中选聘的兼职教研员,在协作区内巡回指导教学科研,送课到堂,多元互动,共享资源。今年3月以来已送课46节,听评课112节;继续教育中心聘请教育专家来县办班,对教师实行轮训,4月份已免费举办了2期培训班,请扈华唯等5名专家作了7场讲座,培训了163名教师,还有11名校长被推荐赴清华大学参加为期2周的短训;县教育局还打破地域界限,对全县师资统一调配,统一管理,教师全部由单位人变为行业人,力争2012年在协作区范围内、2015年在全县范围内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