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我为世博添光彩
——随州职院学子走上社会大舞台
作者:张顺

  图为:随州职院定期举办毕业生招聘会
  
    “能够参与到世博会馆的建设和维护中来,这是我做梦都没有想到的,我太高兴太自豪了……”近日,在上海世博会石油馆工作的随州职业技术学院07级学生杨锦锋,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打电话向母校的指导老师汇报了自己实习的经历和感想。
    像杨锦锋一样,随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学子们,一个个跃上了时代和社会的大舞台。
  
  跨上世博直通车
  
    杨锦锋是随州职业技术学院07级建筑工程技术系3班的班长,山西人。经系就业科介绍,去年暑假,他和同学张永锋来到中铁建设集团下属一个项目部勤工俭学,项目部正好承建了世博会中央企业馆之一的中国石油馆。他们俩被安排跟随带班师傅,一起做水电安装技术工作,不怕苦不怕累,勤学苦练,掌握了很多全新的建筑理念和高科技的水电安装技术。秋季开学后,他们返校上了一段时间的课程,就根据需要申请提前实习,再次来到石油馆建设工地。
    “工程很紧张,平时很少休息,过年也在工地上,就是春节放了一个星期假回了老家一次。”杨锦锋在电话中说,“现在轻松多了,工程完工,4月15日石油馆开始试运行,我主要负责水电方面的维护。石油馆采用了很多先进技术,现在每天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据悉,像杨锦锋一样,得益于学院较为完善的就业网络建设,由学院推荐实习的学生,占今年毕业生98%以上。该学院各系各专业今年的就业情况进度表显示,截至5月4日,旅游与酒店、建筑工程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等部分专业协议就业率已接近50%。而杨锦锋他们,因为实习其间的优秀表现,也即将成为中铁建设集团的正式员工。
  
  “就业导师”全程跟踪
  
    在该学院就业指导中心办公室,全院2010年学生就业情况进度表上,标注着每个班学生目前的就业状态,以及承担“包保责任制”的学院领导、系部干部和教师的名字。
    中心负责人张凤成告诉记者,学院坚持把毕业生就业工作视为学院发展的生命线,建立了院系两级就业管理体制,实施院领导包系、处室和系领导包班级的“包保责任制”和由职能部门、院系干部、辅导员、班主任和专业教师等担任毕业生就业导师的“就业导师制”,形成了“人人关心就业,人人支持就业,人人参与就业”的良好局面。
    学院还实施“一对一”就业服务,切实帮助毕业生解决经济上、心理上和求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每一位包保责任人至少联系一名就业困难毕业生,帮助他们实现就业。青海06级毕业生杨康发是学院党委书记、院长陈杰峰的结对子学生,现在十堰市某建筑公司任技术主管,前不久专门回母校看望恩师,他由衷地说:“没有学院和陈院长的鼓励和帮助,就没有我今天的成就。”
  
  服务网络全覆盖
  
    “我们的网络,涉及到学生就业的各环节、各方面。”该学院副院长方喜祥介绍说。
    一是建立就业服务网络。广泛联系并吸引用人单位进校招聘,举办校内招聘活动,积极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合作,定期举办大型校园招聘会,在深圳设有就业办事处,在上海、宁波、厦门、武汉等地设有就业工作联络点,不断完善就业工作网络。二是建立就业管理网络,分别建立了院系两级就业指导和服务机构,切实做到了毕业生就业工作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四到位”,各系设立了就业科,配备了就业科长和就业干事。三是建立就业信息网络。建立了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和就业工作QQ群,并实现了学院、省、国家三级就业网联通。根据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需求,充分利用网络提供个性化深度信息服务,开通了远程视频面试系统,使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能够依托网络实现远程交流和网上初选。四是建立毕业生跟踪网络。建立了毕业生就业台账,每年不定期开展回访活动,有针对性地回访用人单位,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了解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对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与暂未实现就业的毕业生保持联系和沟通,积极为他们就业创造条件、营造环境,并主动为他们提供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
  
  广阔天地有作为
  
    刘波,是该学院2009届毕业生,如今,已是一名在“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村官。
    去年6月,刘波响应号召,主动报名到农村任职,经层层考试和选拔,成为湖北省2009届865名大学生村官之一,担任麻城市龟峰山风景区管理处下属的龟峰山村书记助理职务。
    刘波经过深入的调查和了解,将带领景区剩余劳动力从事第三产业作为自己工作的突破口,培养他们的服务意识,为他们提供致富信息、投资项目和技术支持,通过定期培训或讲座,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使景区的综合服务质量得到质的飞跃,受到当地领导和村民的信任。
    到农村去,到基层去,该学院引导大学生客观、理性、辨证地认识就业形势,帮助他们树立“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劳动最光荣”的就业观,积极鼓励和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非公有制企业、经济欠发达地区、本地区就业和自主创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目前,该学院有三名大学毕业生通过考试成为村官,有60%的毕业生愿意到基层就业,一大批毕业生自主创业并获得成功,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舞台上精彩亮相。
  
    (本报记者 张 顺 通讯员 肖新俊)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我为世博添光彩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教育在线】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