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校园袭击案引发的思考
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福建、广西等地先后发生五起针对学校未成年人的恶性袭击事件,事件发生后,引起了公众及社会的广泛关注,包括杀人者的动机、校园安全管理、政府如何处理等问题都纷纷成为议论的焦点。 频发的校园血案中,有4起学校没有配备专职的保安人员,制止血案的人当中除了学校的值班老师和门卫外还有围观的群众。通过调查,我市相当一部分学校没有配备专职保安,尤其是中小学及幼儿园。我市配备专职保安的中小学只有两所,高等院校如市职业技术学院配有专职保安,且安全保卫制度较为严格与全面,不仅在校门口处配有保安员对进出校园的人员及车辆进行严格的登记与查验,在校园内也有相当的保安员进行巡逻与执勤,且在重要部位装有摄像头。很多中学只是在校门口的传达室或门卫室安排一些门卫,没有在校园中巡逻的保安,而很多小学及幼儿园是一些上了年纪的人或内部退休教职工担任门卫,门卫管理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 第一,学校的保卫组织不健全,保卫力量薄弱。这主要表现在学校只有传达室或门卫室,一般只有一到两人,且轮流上班,当班时仅有一人。他们仅负责帮助学校收发信件或定时开关学校大门及简单的日常管理,缺乏专职保安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意识与能力。第二,在职门卫的年龄普遍偏大,体力和精力都难以承受学校的安全保卫工作。第三,很多门卫人员没有经过专门的有关如何处置突发事件以及体能等相关方面的训练,缺乏敏锐的观察力和应对能力,也没有专业的装备,遇到突发险情往往不知所措。 从我市一些学生家长中了解到,大多数家长认为,“学校聘请专业的保安人员能在一定程度上震慑违法犯罪分子,有专职保安会更放心小孩的安全问题!” 在南平惨案的相关评论中,一位学者这样写道:“只有个人、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真正形成公共安全的意识,建立起常态的预防和应对公共安全的意识和机制,只有每一个公民都学会对待每一个人,学会尊重他人的生命,特别是学会对弱势群体的关爱,真正成为社会公共安全的建设者和责任主体,才是在风险时代应该采取的原则和态度。” (李力 郭爱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