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佛道圣地——太白顶白云禅寺
当您踏上通往桐柏山太白顶主峰的旅游公路,您会发现,沿途林木茂盛,古木参天。水泥铺就的路面沿山路盘旋而上,朝山下望去,层峦叠障,山水相依,峰岚变幻,白云飘逸,宛如仙境。登上太白顶主峰,山势峻峭,景色奇秀。这里有一块不大的天然平地,登顶远眺,北视中原,南阅楚天,万山俱下,极目千里。峰顶的白云禅寺雄伟而又神秘。在这里不但可以领略大自然馈赠的无限风光,更能体验佛、道文化的精髓。 站在白云禅寺门前的石阶下,仰望寺门,给人以神奇而肃穆之感。天王殿、玉佛殿、大雄宝殿、卧佛殿、观音殿、毗庐殿六大殿堂依次而建。青砖黄瓦飞檐雕牖,古朴而又壮观。殿内大小塑像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山顶还有祖师殿,供有佛、道始祖,是我国为数不多佛、道共容的古刹名寺。云海、日出、佛光三绝,更是名闻遐迩,其中“大复横云”为桐柏山八大景观之一。寺内有清同治皇帝御赐的千佛袈裟和金钩玉环,乃为镇山之宝。山顶有卧虎石,昂首蹭座,状如猛虎;山门左右两侧是桐柏山水位最高、水质绝佳、久旱不竭的“大淮井”和“小淮井”;山南绝壁有一天然石洞,名曰张良洞;东有千尺崖;南为访贤祠,为汉朝刘邦大臣拜访张良处;顶峰周围百余公顷内的映山红、白鹃、梅花开时满眼尽是诗情画意,极为壮观。该寺一度与普陀寺齐名,史有“南普陀,北云台”之称,素有华中第一寺的美誉! 太白顶又叫“太平山”、“白云山”,海拔1140米,悬崖峭壁直插云霄,林木葱茏,云蒸霞蔚,山岚谷雾,莽莽苍苍。相传白云山顶上原只有石拱道观一座,道士四人。清乾隆年间,四川紫微山宗林寺临济宗大和尚端德云游至此,见群山璀巍,灵光彻天。一日登至山顶,目相地貌而流连忘返,天色即晚,扣其山门不应,反复扣之,才见一道童将山门打开,道童见一衣衫褴褛的老和尚欲进门歇宿,遂返进禀报道长,道长说不予理睬,乃备坐于观外石上。当夜风雪交加,奇寒无比。乃至天明云霁,道师见端德和尚正襟危坐闭目未醒,而周身热气蒸腾,四近无雪,方知其为得道高僧,遂迎入石房,供齐拜之为师,并立誓言弃道皈佛。端德即为四道人剃度传戒,讲经授法,至其彻悟教义,方分授法号,曰:圆明、圆真、圆智、圆法。令圆明留居白云山,圆真下桃花洞分别开基筑山建寺,而携圆智,圆法归四川。至此云台禅寺便有了佛道合流同住一寺的奇特现象。 圆明原为当阳县令,为官清正,圆真举人出身,学识渊博。经苦心经营,相继建成二寺,上曰普化寺,中国禅宗临济宗白云系即肇基于此。世尊华光端德为开山始祖,圆字辈演派为第二代祖师。继经各代宗师劝化创业,保安、朝阳、石佛、卧龙、罗汉、法佛、桂泉、观音、龙潭等十三余座佛寺先后面世。鼎盛时期在寺僧尼多达600余人,其中造诣深厚者庚续不断。同治年间寂安和尚奉诏入宫诵经,钦赐千佛袈裟、金钩玉环,赢得镇山之宝。清末以来,京、渝、沪、穗诸大都市,白马、少林、九华、普陀等古刹乃至印、缅、新、泰、日、美等国家地区许多名寺院,均不乏白云系法脉与其再传弟子。禅宗派临济宗白云系著名祖师有端圆常寐、了极融通、直传海印、真知本觉、华慧海云、德法普浩、真如性体、清静妙道、心含宝月等。桐柏山历来圣贤大德有海学参祖、海底坐祖、肉身不坏极印、内含神通摩诃、白马寺海法主丈、香港如修法师等等。白云禅寺现主持为海长法师。(常跃耀 王世威 王克强 韩建林等搜集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