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打造阳光平台推行村务公开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健全以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实践,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主要目的的民主实践,以村务公开、财务监督、群众评议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实践。几年来,曾都区南郊办事处在建立村务公开长效机制、强化民主管理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实际运作中,还存在诸多不足,需要进一步规范。总结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强化农村村务管理,关键在于打造阳光平台,推行村务公开。
    调查发现,有些村干部特别是村主要干部对村务公开不理解,认为这是在找自己的麻烦;有的村干部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因为有些事公开后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比如非生产性开支过大、资产发包、企业欠上交、干部工资报酬等;有的村没有一套完整的硬性措施来约束,没有与干部的政绩、评先、评议挂钩,致使村务公开达不到预期的目的,种种原因,导致目前村务公开中存在下列问题:
    一是敷衍应付,公开不规范。村务公开制度已经实施了多年,从程序和效果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公开不及时。对土地征用、分配补偿、水利建设项目、集体资源发包等没有及时公开,对群众关心的财务问题不能严格按月或按季公开,时效性差;第二,公开内容不完整。我们南郊办事处对农村已经实行 “财务双代管”,代管中心运用电算化管理软件支持村务公开数据,但有部分村认为公开太细,怕出丑、出问题,不愿公开或者自己加工后再公开,公开不全面。第三,公开形式不规范。按要求财务公开应在居民点路口和村办公室外墙公开栏上公开,但有些村因条件制约,无固定公开栏,往往只贴一张纸,易撕易损,敷衍了事。
    二是监督不力,机构不完善。从基层看,村务监督小组不完善,有的素质偏低,有的形同虚设,没有切实参与村务和重大事务的讨论及决策,没有对财务的收支进行全面审核,村民监督缺位;从政府看,没有建立一套完备的考核体系,仅仅是财经部门的指导和纪检部门的年度检查,村务公开质量大打折扣,缺乏公正性和严肃性。
    三是忽视反馈,效果不明显。对相关事项只重公开的形式,不管公开的结果,没有很好地搜集群众的意见,导致一些矛盾积聚,产生群众上访等后果。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建议从三个方面入手,做好村务公开工作。
    一是加强教育,着力解决认识不到位的问题。村务公开、涉及面广,影响很大,对基层干部的自身利益触动较大,因此推行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对此,首先要加强领导,加大对村务公开的组织建立,公开的内容、程序、范围、时间等方面的宣传力度,使群众知道村务公开是村官必须做的一件事情,同时教育干部,使其认识到这是实现村民自治和加强民主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其次,要使广大群众了解自己拥有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切实解决群众不关心公开、不参与公开、不敢监督公开的问题,为村务公开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是健全规章,着力解决行为不规范的问题。村务公开要从制度入手,要以“实际、实用、实效”为原则,以政策、法规为依据,制定村务公开的各项规章制度。统一公开时间,统一公开内容,统一公开形式,统一公开程序。如南郊办事处在响水桥村办点推行村务公开,实行“三日制”和 “六个结合”。“三日制”是每月10日前为公开日,将财务收支及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问题以及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事项进行公布;每月18日为询问日,群众可以询问;每月20日为解答日,由村主要干部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解释或答复。“六个结合”指公开的规定内容与新增内容相结合;规定的公布时间与临时发生的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问题以及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事项随时公开相结合;公开栏、公开信与会议、明白卡相结合;目录式公开与条据式公开相结合;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与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后公开相结合;干部勤廉“双述”与评议质询相结合。村务公开通过“三日制”和“六个结合”,迅速架起了干部与群众沟通的“连心桥”。
    三是严格考核,着力解决责任不到位的问题。进一步推行村务公开目标管理责任制,把村务公开纳入对村整体工作的目标管理和考核内容之中,坚持量化考核,严格奖惩,并同干部工资挂钩,建立村干部领导责任制。对村务公开工作搞得好的及时进行表扬;对村务公开工作差一些的进行批评,要求限期整改;对因公开不力造成不良后果的,按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有关规定实施责任追究,直至撤销职务,使村务公开逐步步入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
  (作者系曾都区南郊办事处主任)
  韩建新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打造阳光平台推行村务公开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理论】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