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部门被审计出假发票套现1.4亿
790多人被追究责任 首次披露地方债务问题
新华社6月23日电 受国务院委托,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23日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作了关于2009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今年的审计工作报告,内容更加丰富,形式也有很大变化,审计力度和深度进一步加大,审计质量也在不断提高。 刘家义作2009年度审计报告时说,抽查56个中央部门已报销的29363张可疑发票中,有5170张为虚假发票,列支金额为1.42亿元。 审计报告首次披露了备受社会关注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报告显示,地方政府性债务总体规模较大,审计调查的18个省、16个市和36个县本级截至2009年底,政府性债务余额合计2.79万亿元。 审计发现,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西段截至2009年5月,已签订36亿多元施工合同中近80%未按规定招标。 刘家义说,对本次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发现的问题,各部门各单位认真整改审计发现的问题,已追缴或归还资金941.16亿元,有790多人被追究责任,还根据审计建议完善了1700多项制度规定。 审计署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审计工作报告的同时,还提交了已公告的21个单项审计结果、今年审计的56个中央部门单位2009年度预算执行审计结果和2008年以来已结案的审计署移送的部分典型案件等3个附件。 这次刘家义在作审计工作报告的同时,还公告了2008年以来已结案的36起典型案件和事项,这是审计署第一次发布有关案件情况的公告。这里面既有一些社会影响大、造成巨大损失的大案要案,也有一些情节恶劣、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违法违规事项。这些案件的揭露和查处,为国家挽回和避免了重大损失,也充分发挥了审计监督的震慑作用。 审计署有重点地选择了对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政府投资保障性住房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资金等4项重点“民生资金”进行了审计和调查,对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青海玉树地震抗震救灾资金物资进行了全过程跟踪审计,以确保这些资金和项目在使用和建设中不出问题、至少不出大的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