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疟疾防治知识
疟疾,我市居民又叫做 “打摆子”、“打脾寒”,此病在夏秋之季多发。引起疟疾的病原体是疟原虫,疟原虫是一种体积很小的寄生虫,在人体内一般寄生在红细胞和肝细胞内。由蚊子传播,当蚊子咬人吸血时,蚊体内的疟原虫会进入人体血液,引起疟疾发病,并可造成广泛的传播流行。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有四种,即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卵形疟原虫。在我国,间日疟原虫引起的发病较为常见。 疟疾的主要传染源是疟疾现症病人和无症状带虫者。按蚊是疟疾的传播媒介。在我市疟疾的传播媒介主要有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 疟疾根据发作周期可分为间日症、恶性症和三间疟三种。得了疟疾以后最主要的症状是先 “发冷”,并且发抖得很厉害,病人甚至要盖棉被或穿棉袄,大约持续几分钟到半个小时后,接着就开始发高烧了,热度可以高达39℃以上,大约经过了3~4小时以后就出大汗,出汗时有时可见大汗淋漓。出汗后,体温逐渐下降到正常。除了发冷、发烧以外,病人常常感到无力、疲乏、不想吃东西,头晕、背部四肢酸困。若是小孩,有时可能出现抽风。重症疟疾病人,可见昏迷、谵语、脖硬,如不及时治疗将危及生命。以上是疟疾的典型症状,但有时疟疾病人发病时症状并不典型,人们往往容易忽视此类病例。 根据卫生部和全国疟疾专家委员会所制定的疟疾诊断标准,凡是符合以下任何一点即为疟疾:①血液中查检到疟原虫;②临床症状典型;③抗疟药物试治有效。 患了疟疾,应及时治疗,常用治疗药物有氯喹和伯喹。其中氯喹能杀灭血液中的疟原虫,伯喹能杀灭肝脏中的疟原虫和血中配子体。服用方法是二药合用,为了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必须连服8天。为了防止复发,在第二年春天疟疾发病休止期,还须进行治疗一次,以达到根治目的。此外,亦可以用药物来预防疟疾。目前常用来预防疟疾的药物有乙胺嘧啶等,一般每星期吃药一次就可以达到预防的目的,但是需要经常服用。 除了药物预防外,关键是要做好防蚊叮咬。在居住环境及周围应进行灭蚊。为了防止蚊虫孳行,应清除垃圾、杂草、填平污水坑。宿舍要挂好门帘、窗纱、晚上睡觉时要挂好蚊帐;室内墙壁上可喷洒低毒高效的杀虫剂,室内也可点蚊香、灭蚊片及艾蒿等来进行灭蚊或驱蚊。若适当服用维生素B1片,也能取到避蚊叮咬的良好效果。个人防护亦很重要,在傍晚时开始穿长袖衣裤,裸露部分可涂敷驱避剂,睡觉时应尽量避免身体紧贴蚊帐。 由于疟疾的传染源主要是患疟疾的病人和体内带有疟原虫而没有症状的人(带虫者),所以患了疟疾的病人一定要积极治疗。尤其是带虫者,这种人因为没有症状所以不容易被发现,往往在普查时才被发现,但是他们在传播疟疾方面却能起很大作用,这也是疟疾发病不易消除的根本原因。 (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张志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