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暑假好读书
——国际视野下经典阅读期待新思路

  图为:市图书馆神农分馆延长开馆时间,为中小学生的暑假读书学习加强服务,到图书馆读书的学生读者人数大为增加。图为该馆少儿图书室的小读者正在津津有味地阅读。(本报记者 张顺 摄)
  
  
  中美阅读教学差距巨大
    当今中国青少年的阅读现状令人忧虑和不安。在这里,我想举美国中学教育的例子来反观我国青少年的阅读现状。
    美国高中语言艺术课程中有必修的“语言艺术”类课程,其中,除了有以“语言基本功的强化训练”为主的课程外,还有文学类课程。这类课程包括:《非裔美国文学》、《现代世界文学》、《诗歌》、《科幻小说》、《莎士比亚》、《短篇小说》等。这些课程均为一学期的课程,都是0.5个学分。
    其中,《非裔美国文学》主要研读和讨论由非裔美国作家所创作的小说、诗歌和戏剧等,并撰写评论文章。同时,还会讨论有关美国的问题,如美国梦等。他们认为,美国是多元化的社会,理解少数族裔,有助于学生真正了解美国社会。《现代世界文学》则要求学生阅读20世纪中期至今的各国文学作品,包括印度、南非、俄罗斯、法国以及美国的文学作品,希望使他们能够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及其价值观。
    设计《诗歌》这一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学着去读诗,熟悉诗歌的词汇,并去试着去寻找一首诗歌永恒的意义。上课时,学生要读诗,对诗作深入的分析和探索。同时,还要学着写诗。《莎士比亚》课程则要求学生阅读莎士比亚的作品,要求学生无论是在写文章还是在作口头表述时,都能够理解莎士比亚的语言和文学手法,同时,希望学生了解各种不同的人类情感,了解人类的情感冲突。《短篇小说》围绕短篇小说的主题与结构来进行。学生除了要阅读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短篇小说之外,自己还至少要写一篇短篇小说。
    反观我们中学的语文教学,我有三方面的感想:
    首先,中国是诗歌的王国。到了现当代,出现了很多非常优秀的小说家。仅就古代的文学史而言,我们可以拿出来单独讲上一讲的诗人,岂止只有李白、杜甫、白居易。同样,在我们的近现代文学史上,为中国进入现代化进程以及现当代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历史发展作出过杰出贡献的人,又岂止鲁迅、老舍和巴金。但在我们的整个中学教育中,基本上是蜻蜓点水,学生了解的只是九牛一毛,还涉及不到“希望学生了解各种不同的人类情感,了解人类的情感冲突”这样的内容。
    其次,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之间有不同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同样也有不同的文学经典。但我们对汉族之外的文学作品的了解有多少呢?
    再其次,欲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和价值观,阅读其国家的文学作品,是达到目的的手段之一。所以,学习世界文学(或曰外国文学)对于当今需要继续对外改革开放的中国来说,同样是了解世界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需要,也是途径之一。但回望我们的语文课,世界文学的内容同样是少之又少。
    美国中学生阅读量惊人
    一个普通的美国高中生,一学年要阅读15个剧本、36部小说,还要在课堂上学习和讨论各种文学流派。
    “经典”的特征包括:第一经久不衰,第二具有典范性或权威性,第三经过了历史选择,是最有价值的书。我们通常意义上的经典阅读,读的大都是文史哲与艺术等,也就是文学、哲学、历史及艺术作品等。
    那么,中国青少年应该读哪些经典之作呢?我想再次以美国中学生的经典阅读书目为例,使中国学者及青少年反思一下我们的阅读现状,并真正去思考我们的青少年应该去阅读哪些经典。
    美国高中阶段都有所谓AP课程,AP是英文AdvancedPlacement的缩写,直译为“高水平课程”或“先修课程”。只要想上大学的优秀学生一般都要选AP课程,否则,要想上好的大学,几乎无望。
    让我以位于夏威夷瓦夏娃市(WahiawaHawaii)的雷乐华高级中学 (LeilehuaHighSchool)“AP英语文学与写作”课程为例。该课程为一学年的课程。由于该校实行的是一学年4个学期制,所以,这门课程的相关内容,需要在4个学期之内完成。该课程集中于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同时侧重写作批评性的文章。
    这门课程都读些什么作品呢?剧本15个,小说36部。在15个剧本中,既有欧洲古典戏剧,也有美国现当代戏剧。
    在欧洲古典戏剧中,有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和《安提戈涅》,有莎士比亚的《李尔王》、《麦克白》、《奥赛罗》和《驯悍记》,还有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和《海达·高布乐》,共计8部。在当代戏剧中,有田纳西·威廉姆斯的《玻璃动物园》和《欲望号街车》,阿瑟·米勒《熔炉》和《推销员之死》,共计4部。最后的3部作品,一部是塞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一部是罗瑞恩·汉斯伯利的《烈日当空》,最后一部是桑顿·怀尔德的《我们的小镇》。
    而在36部小说中,既有英美古典名著,也有英美现代经典之作,还包括了许多当代的著名作品。其中,英国作家8位,共选小说10部。包括:狄更斯的《双城记》与《远大前程》、哈代的《苔丝》、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艾米利·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奥维尔的《1984》、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康拉德的《基姆爷》、《黑暗之心》以及戈尔丁的《蝇王》。
    美国作家有22位,共选小说25部。包括:霍桑的《红字》、麦尔维尔的《白鲸》、马克·吐温的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斯坦贝克的《人鼠之间》、《愤怒的葡萄》与《珍珠》、肖邦的《觉醒》、普拉斯的《钟形罩》、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菲茨杰拉德的 《了不起的盖茨比》、福克纳的 《我弥留之际》与《喧哗与骚动》、赛珍珠的《大地》、赖特的《土生子》等古典与现代文学史上的名家名作,还有莫里森的作品《宠儿》、艾米·谭的《喜福会》、伯恩斯的《小城风波》、安吉罗的自传体小说 《我知道笼中的鸟为何歌唱》、赫斯顿的《凝望上帝》、沃克的《紫色》、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冯内古特的《第五号屠场》、卡波特的《冷血》、凯瑟的《我的安东妮亚》以及艾考特的《小妇人》等当代美国文学杰出作家的代表作。在这个书单中,唯一属于英美之外的作家作品,是尼日利亚作家阿切贝的《瓦解》。
    阅读经典关乎人的教育
    一个真正想要学知识、长智慧的人,必然要经过阅读中的难读、难懂的阶段才能够真正有所进步。
    目前,我国中小学生面临的问题是,课业负担重、升学压力大、课余时间少,没有时间进行大量的阅读,再加上教师和父母对经典阅读的指导不够,让很多学生觉得经典读物语言晦涩难懂,内容似乎也远离现实。
    对于经典阅读,其实我们在认识上存在不少误区:
    关于语言的晦涩难懂。为什么要在中学阶段让青少年学习古文?因为那些用古文书写的作品,就是历史中国和传统文化的承载者。对于每一个时代的青少年来说,这是你必须要去掌握的。作为学生,应该能够阅读像《红楼梦》这样的作品。我们可以这样说:读不懂经典不是经典的错,而是你的错。
    关于内容的脱离现实。我认为,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就是因为她所具有的一种普世的价值和意义。关键要看我们如何去引导了。其实,很多经典作品所讨论的问题,至今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经典作品微言大义,不仅能够使人从中悟出为人处事以及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的大道理,也能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于青少年来说,经典阅读的重大意义和价值在于,它是在着眼未来地解决当下的问题。说白了,阅读经典关乎人的教育,要解决的是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怎样去应对未来的变化,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等。经典阅读往往能够引发人们宁静的感悟和睿智的思考,更能使人学着去明辨是非、甄别善恶,区分正义与非正义,并且教人从有用之中发现高贵与美。
  
    (郭英剑)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暑假好读书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教育在线】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