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是由满族妇女的长袍演变而来,由于满族为 “旗人”,故有“旗袍”之名。虽然旗袍并不是汉族的传统服饰,但目前已经被当代国际服装界誉为“东方女装”的代表,具有中国女性服饰文化的象征意义,能充分体现东方女性含蓄优雅的魅力。
旗袍属衣中贵族。雅致、精巧、性感、妩媚的旗袍,最能勾勒出女人的一派风情。关于旗袍的描述,散文家王本道说得非常到位:“旗袍的风韵是在内敛、含蓄、温柔中展现的:小巧的立领环绕着纤柔的颈项;凸凹有致的流畅线条紧贴着挺拔的身躯;开叉的下摆伴着轻盈的步履款款摇曳,处处显得精致、典雅、温柔、飘逸。旗袍看似密实,包裹着所应包裹的,但它又是最性感的,不经意地展示了所有能展示的。蜻蜓形的密密盘扣,像一把把小锁,藏起了身体上的几处禁区,似在庄重地告知异性:这里是不许探究的,但却又明明白白地显示着它独特的韵致。”
旗袍特有的美质,能使不同年龄段、形象各异的女人穿起来都各得其所,相得益彰。十七八的妙龄少女穿上旗袍会气韵生动,年过三十的成熟女人穿上旗袍,会使她们越过年龄的羁绊而呈现出一种端庄、大方、沉静、典雅的和谐美。即便是五十岁的女人,也会在旗袍的映衬下,尽显其大度、宽容、宁静之美。
宋美龄被誉为“旗袍第一夫人”。她自幼留学美国,生活方式非常洋派,回国后也一直保持西式饮食习惯,但她的穿着却是十足的中国味道。在宋美龄的衣柜里,清一色全是旗袍。其旗袍件数,大概可入现今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宋美龄喜欢旗袍,是因为旗袍最能凸显东方女性的魅力,加上她自己拥有窈窕的身材,配上旗袍更能展示她的身姿,她也用她的美让中国传统的旗袍聚焦了世界的目光。
上世纪四十年代,女作家张爱玲穿着“丝质碎花旗袍、色泽淡雅”地带着她那敏感于常人的色彩、节奏和情绪登上文坛。她穿着自己亲手设计的旗袍,用独立和孤傲演绎了自己一生的传奇。旗袍穿在这样一位奇女子身上,让人感到是那么的完美,那么的飘逸,那么的温婉,又是那样的孤单。1995年秋天,75岁的张爱玲孤独逝于洛杉矶的公寓,几天后才被发现。据说,她死前最后一件衣裳就是一件磨破衣领的赭红色旗袍,像极了她曾经绚烂一时而后却平和闲淡的一生。
我喜欢旗袍就是从观看由张爱玲经典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倾城之恋》开始的。原本就气质高贵、文静、典雅的女主角白流苏,穿着领口高耸的旗袍,端庄里裹着她的妩媚,美丽又充满灵性的旗袍把白流苏细长的腰身贴合得恰到好处,也使白流苏的脱俗气质尽显无遗。
我喜欢旗袍,愿旗袍连接起生活与艺术,将美的憧憬、美的风韵洒落人间。
(刘忠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