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抗战胜利日:连结中国与世界的坐标
作者:徐剑梅
  65年前的9月2日,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一寸山河一寸血的中国全民抗战终于以完全的胜利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最惨烈的死亡与毁灭的汇集”,至此落下沉重的大幕。
    中国是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在日本投降书上签字的国家。在《大公报》记者朱启平先生的笔下:“这签字,洗净了中华民族七十年来的奇耻大辱。这一幕,简单、庄严、肃穆,永志不忘。”他这篇传诵至今的新闻名作《落日》以这样十个笔力千钧的字作结:旧耻已湔雪,中国应新生。
    一个“应”字,寄托了对国家未来殷殷期望之情。驻足21世纪的今天,回首65年来的沧桑巨变,当年疮痍满目烽火遍地、山河破碎如风飘絮的中国与世界,都已经在新生的道路上走出很远、很远。
    历史在回望中显现价值。作为抗战胜利纪念日,9月3日逐渐拂去岁月尘埃,唤醒集体记忆,其连结中国与世界的历史指向愈发清晰。中国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随后的世界发展大潮中,这个纪念日也成为把中国与世界牢牢焊接在一起的一个重要坐标。
    对中国而言,抗战胜利成为走向民族复兴的历史转折点。抗战胜利是中华民族四万万五千万人,不分阶级贫富,不分男女老幼,不分党派信仰,一致奋起,义无反顾,与日寇做生死的决斗而获得的,是在世界人民的支援和反法西斯同盟国的配合下获得的。
    1945年9月3日,《新华日报》发表社论《庆祝胜利》,形容日本签字投降,“在世界的历史上划了一道鲜明的红线”。同样,它在中国的历史上,也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时隔一甲子有余,古老中国已浴血重生,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现代发展中大国。今天的中国与世界的命运更加紧密相连,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既利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有利时机发展自己,又以自己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面对挑战,携手应对;同舟共济,实现共赢,中国与世界在历史发展的变奏中,不断谱写新的华章。
  新华社记者 徐剑梅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抗战胜利日:连结中国与世界的坐标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时事新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