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铸忠魂
(上接第一版) 炎炎烈日,酷暑难当,夏洪涛却和同事们骑着摩托车穿行在广水市的大街小巷和学校、工地上。原来,他们又有了新的任务,对广水市一中原副校长左某、王某等贪污案进行调查取证。 该校迁建账目复杂,资金过亿,他们只能白天忙外调,晚上忙查账,有时甚至通宵达旦,其间多次中暑。20余天的苦战,终于查清该校两位副校长贪污数万元建设资金的违纪事实。 2005年底,纪委收到一封群众来信,反映蔡河镇楼坊村彭姓村民响应号召,在荒地上造林100余亩,可至今未享受到退耕还林政策。“群众的事,就是我们的事!”夏洪涛当即来到镇林管站,要他们拿出退耕还林规划图查证,再调阅兑现领款凭证,发现这一地块的领款人竟有4人。“真是岂有此理!”夏洪涛气得牙根发痒,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就败坏在这些中饱私囊的人手里,一定得查个水落石出!回来后他立即向领导作了汇报,获准立案调查。 楼坊村地处深山,下车后需步行几公里山路才能到达。为核实面积、领款人,夏洪涛和同事连续3次进山实地踏勘。途中看到郁郁葱葱的山林,夏洪涛感慨颇多,农民退耕还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可如果他们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势必会对国家的政策失去信心,积极性毫无疑问地会受到影响。经过细致地调查、核实,终于查清了广水市林业局退耕还林办公室4名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冒领退耕还林补助款的事实。之后,他们又举一反三,相继挖出了在武胜关镇、城郊乡、中华山林场再生林改造项目中虚报冒领的6条 “蛀虫”。最后,150多万元的政策补助资金被追缴,林业系统10名贪污分子受到了党政纪处分,8人受到刑事追究。 有人问夏洪涛,你触犯了那么多违纪者的利益,还得罪了一些领导,难道你不怕?夏洪涛理直气壮地说:“纪检是正义的化身,邪终究胜不了正!要说怕,我怕国家的利益受到损失,怕老百姓戳我们纪检干部的脊梁骨!” 夏洪涛的进步与成长领导们看在眼里,喜在心上,更对他的人格与精神倍加欣赏。无论是广水市发生的大要案,还是省、市纪检部门抽调办案骨干,领导们都不约而同地选定他。他参与调查的反腐案例多次在孝感、随州市纪检系统被评为“优秀案例”,他个人也多次荣获“办案能手”称号。2004年被任命为广水市纪委纪检二室主任后,他和同志们一道,共查办大要案27件,处理副科级以上干部19人,移送司法机关18人,为国家、集体、人民群众挽回直接经济损失560多万元。 不听“招呼”“岔口”坚持原则 夏洪涛个性开朗,为人豁达,乐于助人,在同事和朋友中颇有人缘。但是,当原则同亲情、友情发生碰撞时,当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他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被称为“不听招呼”的犟人。 2003年,夏洪涛主办广水市某局级单位“私设小金库”一案,夏洪涛与该单位负责人原本是交情不错的朋友,还有上级领导出面“打招呼”要他“慎重一点”,朋友圈中也有不少人问他:“洪涛,你心中到底还有没有 ‘朋友’这个概念?”怎么办?是查还是不查?继续查下去,势必得罪领导,得罪朋友,甚至影响个人前途。马虎收兵,则丧失了原则,导致国家利益遭受损失。党和人民给了我这个权利,这个岗位,不是要我来以权谋私的,不是要我来照顾关系的,而是要我来对党和人民的利益负责的!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天平的砝码最终倾向了“不听招呼”。最后,查出了该单位私设小金库53万元,全额追缴国库,两名责任人分别受到了党纪处分和刑事追究。事后,他为这个犯了错误的朋友痛哭一场。 “洪涛啊,难道你连我这个面子也不给吗?”2009年5月,在查处某乡镇教育部门集体私分公款案时,该部门负责人不仅和夏洪涛是老熟人,而且是他岳父的老下级。当事人多次找到他哭诉求情,老岳父也希望他“法外施仁”。在原则和亲情、友情的“岔口”,夏洪涛再一次地选择了“不听招呼”,一查到底。最后,案件当事人找到夏洪涛的一名亲威,一大早来到他门口,将1万元现金塞到夏洪涛手上,掉头就跑了。上班后,夏洪涛将这1万元直接交给了办公室,抵缴了当事人的违纪上缴款项。岳父事后理解地对他说:“你做得对,我不怪你!”夏洪涛望着通情达理的老岳父,内心充满感激。 身患重病 仍然不忘工作 2009年11月,夏洪涛的妻子因做了手术卧床在家休息,儿子刚进入武汉华师一附中。而此时,夏洪涛正负责查处长岭镇一正科级干部贪污案。十多天来,他和同事们一块在办案点吃盒饭,大家劝他多领一份送给妻子,但他固执地吃完饭后自己再掏腰包买一份,哪怕是占公家的一点儿便宜,他都不肯。 2009年12月,夏洪涛感到浑身无力,经常虚汗淋漓,咳嗽不止,妻子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多次催他去医院检查,他总是不以为然地说:“感冒了,熬几天就会好的!”他依然撑着有病的身子坚持上班、加班。2010年2月10日,夏洪涛到广水市教育局六楼会议室参加该市纪检工作会议,心力交瘁的他,扶着护栏一级一级艰难往上爬,六层楼梯,他竟用了十多分钟才到达会议室,内衣被虚汗浸透。当晚,他剧烈咳嗽不止,细心的妻子赶紧起床到卫生间一看,夏洪涛咳出了大口大口的鲜血。妻子用不容商量的口气说: “天亮我一定要陪你去医院检查!”谁知,第二天一大早夏洪涛不见了。妻子赶到他的办公室,见他正伏案草拟某一案件的初查方案,不由得失声痛哭,领导和同志们闻声赶来,才知道夏洪涛病情十分严重。领导关切地命令他放下手头的工作,派车强行将他拉到医院检查,结果一出来,全场人如遭晴天霹雳,肺癌晚期! 这一天已临近除夕。 2010年3月初,在广水市纪检领导的强制性的安排下,夏洪涛不得不放下了手头的工作,在省城医院接受治疗。治疗期间,他忍受着药物和放疗的煎熬,每天靠营养液维持生命,连和妻子说话的力气都没了。可当到武汉看望他的同事们说起案件时,他竟要妻子扶他坐起来,强忍巨痛,对正在进行查处的案件提出了意见建议。 2010年4月,肺癌晚期的夏洪涛自知将不久于人世,在神志清醒时,他翻开自己的记录本,对妻子说:“这是我曾招待亲戚朋友的几次私人餐费,你一定记得去把它结了。”饭馆老板得知他已病危的情况下还不忘这些小事,为他的精神感动不已! “空头支票”留下不尽遗憾 也许他在父母面前不是一个好儿子,在妻子面前不是一个好丈夫,在儿子面前不是一个好父亲。但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他把自己的情感倾注在他所热爱的纪检事业上,倾注在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上。 1992年,夏洪涛与在广水市委机关工作的陈朝辉喜结良缘,第二年有了一个聪明活泼的胖小子。按理说,他和妻子应是上下班形影相随。但由于他经常办案出差,十天半月不着家,与妻儿分多聚少。侍奉老人、抚养孩子、料理家务的重担就自然落在了妻子的肩上。看到别人小两口下班后抱着孩子幸福地散步,妻子常常暗自垂泪,对此,夏洪涛深感内疚,他对妻子说:“等我退休后一定包揽家务,陪你周游大江南北,加倍补偿你!”一席话说得妻子转涕为笑。 谁料想,夏洪涛对妻子的承诺还在耳边回响,夫妻却已阴阳两隔,竟成为永远不能兑现的“空头支票”。 夏洪涛小时候聪明乖巧,最受父母疼爱,但为了工作,他是对父母尽孝道最少的一个。2004年,夏洪涛的母亲病重住院,特别渴望儿子能在身边守护,可他当时正在查处一个案子,只好愧疚地对母亲说: “等您出院后,我一定好好侍奉您老人家!”可20多天后,老人竟撒手人寰。2005年秋,夏洪涛年过七旬的父亲也病重住进了医院。夏洪涛刚刚办完一个案子,却又接到上级通知,赴鄂州参加省纪委选调的大要案专案组。夏洪涛来不及休息,也不愿请假,他匆忙赶到医院,愧疚地抱着父亲的手: “爸,您原谅儿子吧!”言毕,挥泪登上了南下的公汽。谁知,这一去竟成了父子的永别。20多天后,父亲溘然去世,远在鄂州的他竟连父亲最后一眼也没见到。 儿子宇涵天资聪颖,惹人喜爱。从小学到初中,各科成绩总是在同年级名列前茅。儿子最大的心愿是爸爸能参加一次家长会,并能带他去看一看天安门。夏洪涛许诺儿子,只要有时间一定满足他的愿望。可是,每到学校召开家长会,夏洪涛多因办案或出差没在家,就连儿子想随他去北京开开眼界的愿望也没能实现。有人问宇涵:“怨不怨你爸?”宇涵摇了摇头:“不怨!”却突然嘴一咧,失声痛哭。看着这个尚未成年的孩子,在场的人忍不住流下了热泪! 夏洪涛永远地辞别了他的亲人、同事,还有他整整为之付出了19年的纪检监察工作岗位。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除了有14本受到各级组织表彰的荣誉证书、21本密密麻麻的办案日志外,还有时间分别为2008年3月26日、2009年4月3日两份空白体检表,对照办案日志,这两次体检时间恰逢查办要案。医生说,如果去年4月他参加了体检……同事说,如果去年11月送违纪人员张某到医院医治,他顺便检查一下不适的身体……亲友说,如果他平时把身体健康当回事……如果……如果……太多的如果,给人们留下太多的痛楚和遗憾。 魂归故土的那天,中华山静默,广水河呜咽,社会各界敬献了上百只悼念花圈,自发前来送灵的队伍像一条缓缓移动的长龙。几百人的队伍中,有省、市纪检战线的领导,有受过其资助的贫困学生,也有不少被他调查过、处分过的案件当事人……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诗人李白在广水时留下的这首《菩萨蛮》,此刻是那么的入情入境,令人肝肠寸断!夏洪涛,你听到了吗?亲人撕心裂肺的呼唤,众人恋恋不舍的思念!不,你不孤单,你有青山相伴,绿水相随! 有人说,有时生命并不在于长短,即便是天际的流星,只要璀璨也能成为永恒。夏洪涛,生命的全部时间只有42年,但他却用无私与无畏,凛然与忠诚,抒写了一曲慷慨激昂的浩然长歌;他的事迹,将在广水之滨传颂;他的精神,将在荆楚大地弘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