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荣国
这里有难得的宁静,这里有难得的温馨。
今年6月,市中心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住院部普外三科护理进入了全院10个示范单位,护士长谭翠莲带领11名护士姐妹,投入优质服务,从此“世康大楼”14楼的医患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传讲着一个又一个病痛中的温馨故事。
用圣洁洗涤污秽
“护士是医生的助手,护士是患者的亲人……我们的责任就是和医生一起减轻患者的痛苦……”声音清脆、甜美、柔和,这是年轻的护士长谭翠莲在给护士们讲课。
普外三科是乳腺、肛肠科,肛肠病人常常粪便失禁,一位稚嫩的小护士怯怯地问:“会脏衣服吗?”这位新来的护士担心护理病人脏了洁白的护士服。
10月下旬,两位直肠肿瘤病人住进了普外三科,直肠肿瘤切除手术后,医生给两位患者做了排便的“造口”。
7天后,手术部位愈合良好,临时“造口”可以结束使命了。直肠回归原道前,需进行清洗。这是一项有点儿“脏”的护理。原因是清洗时,造口内直肠的类便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外流,甚至形成喷射。护理清洗的护士既要技术到位,也要不怕脏。
10月下旬,医生下达指令后,护士长带着张随月、尤多多两位美如天仙的年轻护士,给两位直肠患者洗肠,他们小心翼翼地操作,只想着给患者减轻痛苦,顾不得脏……患者的直肠洗净了,护士的身上却斑斑点点,一片狼藉。
用爱心救护伤病
10月下旬的一天,120送来一位受伤的患者。
护士张喜梅当班。科主任杨贵义和赵启生医生收下患者后,立即给患者清创、医治、点滴。
这是一个二十七八岁的青年男子,与人发生争执,被人捅伤。父亲不在了,母亲在外地打工。身边无亲人。
护士张喜梅面前,这是一个浑身是血的人。血斑、血壳子,衣服上,皮肤上,到处都是。
责任、义务、爱心。张喜梅拿来温热水、酒精,给患者一点点清洗,有些血壳子用指甲一点点抠下来,洗净肌肤后,褪掉血迹斑斑的衣服,给换上了洁净的住院服。大青年患者苏醒后,身边只有医生、护士,没有亲属。护士长谭翠莲、护士张喜梅等姐妹既是医护,也是陪护,打开水、买饭、喂药、擦洗……
第三天,大青年的母亲从外地赶到医院,见到儿子带血的衣服和清洗干净的肌肤、良好的救护,百感交集,泪流满面,连连向医生、护士致谢。
用阳光驱除哀伤
11月下旬,普外三科接连住进了几位乳腺肿瘤患者,有30岁刚刚出头的,有接近40岁的,也有50岁左右的。
这些患者都是家庭的顶梁柱,对家庭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对未来充满期待,她们大体知道我国医学已攻克乳腺肿瘤,治愈不成问题但毕竟突遇病患,情绪波动。
为了这些患者,普外三科全体总动员,主任杨贵义、副主任黄毅、孙勇,主治医生刘华、肖学东、赵启生,精心治疗,除肿瘤,解疙瘩;护士们面带微笑,精心护理,不仅打针、送药,还耐心地开展心理护理。
护士长谭翠莲如同阳光使者,一次次地与30岁的姐妹、40岁的姐妹、50岁的大姐谈乳腺肿瘤的形成、治疗,介绍一个个痊愈的例子、康复的典型。其她护士如张喜梅、邱丽……也一个个热诚、耐心,带给患者的是微笑,是阳光,是信心。
医生、护士传递的阳光,点亮了一盏盏心灯。那几位住院就医的姐妹,在医护的帮助下,对未来充满希望的脸上也闪烁着阳光。
市中心医院普外三科的护士细心地给住院患者梳头
、
洗脚
,
在医疗护理的基础上加上生活护理
。(
谭翠莲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