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稳定物价要看长效
  从这次“国16条”出炉后,菜价、糖价等商品应声回落情况看,说明这次政策“组合拳”的确“号”准了“脉”,下对了“药”。
    但目前我们还需要搞清楚的是,在这些“组合拳”中,到底哪几项措施切中了要害。也就是说,这次稳定物价的“药方”中,具体是哪几剂药起了主要效用,也好在今后的进一步治理中发挥作用;同时,也要防止个别“药物”在长期执行中可能会产生“副作用”。
    目前,政府部门稳定物价的举措已初步见效。但还有一些事情需要提前注意,未雨绸缪。
    第一,稳定物价特别是菜价及各种食品价格要吸取楼市调控的前车之鉴,要防止部分商品像房价那样“假摔”,政策压力大了,就降一降价给政府和老百姓看,过一段“风声”过去了,反而出现更大幅度的反弹。
    第二,稳定物价要注重长期性,而非一阵风。这既需要政策的持久性,更需要前瞻性。特别是双节又要临近了,更要谨防部分商家借机涨价。
    第三,还是要利用“无形之手”,按经济规律办事,尽可能让市场 “恢复”其调节作用。对政府部门来讲,主要是通过规范市场秩序,让“无形之手”发挥作用,让商品回归其商品本身属性,比如食品本质属性在于食用,房屋本身属性在于居住,而非炒作。
    因此,政府一方面要治理扰乱市场的行为,如打击投机和囤积炒作农产品等行为;另一方面,是开辟“绿色通道”等降低农产品的运输成本等。
    也就是说,政府部门主要是治理那些不合理的涨价,而非全面地打压和限制价格。
    第四,稳定物价要抽丝剥茧,抓住源头,这样才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譬如,对处在一个产业链条上的商品来讲,通常上游商品具有“价格传导”作用。如果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很容易将涨价压力传导给下游商品。如果价格主管部门只是一味控制消费终端的价格,下游商家就会感觉无利可图,从而减少生产,那就可能进一步加剧供需矛盾,从而造成更大的涨价压力。
    届时,就可能出现“按下葫芦起来瓢”的情形。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稳定物价要看长效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13 版:财富资讯】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