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任何一所学校,就会听到特有的、有规律的声响信号,这是指挥全校师生统一行动的号令。能发出声响信号的东西多种多样,不但有手摇铃铛、打击钢材(型钢、钢管、钢板),还有电铃及有线广播信号等,如今更多的学校都换成了固定的乐曲。回想当年我所就读的万店中学,上课的信号却独具特色,使人难以忘怀。
万店公社中学坐落在小镇一个叫武当庙的旧址上,据说这所学校的历史,已有数十年。五、六十年代,指挥全校统一行动的信号不是手摇铃铛,因为它声音太小、占地约80余亩的学校范围太大,当时没有电铃用,便找来一个钢材打击发令。每天从早到晚,工友李师傅按时用一根铁棒锤打那口悬挂在操场边大树上的钢材,响亮震耳的声音,传得很远很远,我们都叫它 “一锤钟”。
一般而言,敲钟的用具虽有不同,但传达的信号各个学校都差异不大。像“当—当当”,三锤一连响,一长二短为上课钟声;“当当当当”,两锤一连响,是下课钟声;“当—当—”,两锤一响,慢慢敲打,是上、下午课前十分钟预备钟声;“当、当、当……”则是全校集合的钟声。还有一种用得较少的紧急钟声,例如林彪外逃事件发生时,学校在上课中途集中传达中央文件,“当当当当……”的钟声就十分密集,让大家知道有了紧急情况。以上各种信号在其他学校大概都有,唯有“一锤钟”的不同作用,可能是万店中学独有的。
“一锤钟”,是我们学校每节课前一分钟时所发的信号,仅仅是一锤而发出的“当”声,它告诉师生离上课只有一分钟了,应立即做好一切准备,当时学校要求学生在“一锤钟”后立即进入教室坐好并把上课用的书本、笔记本、钢笔等取出放在桌面上,要求老师这时站在教室外面,作好进入课堂的准备。所以,在“一锤钟”后,全校师生从课间休息的生动活泼场面迅速进入安静严肃状态,大有临战前的紧张之感。只要上课钟一响,老师进入教室就可以马上进行教学活动,同学们也能集中思想和注意力听课,从而达到充分利用时间、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一锤钟”的意义还不仅如此,它还能促使师生重视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老师培养人才而教,关心爱护学生;学生为成才而学,尊重老师的辛苦劳动,珍惜宝贵的学习时间,产生一种学习的紧迫感。这样密切了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师生的组织纪律性、培养了集体主义精神。这“一锤钟”对学校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钟声一直伴我走进大学校园。大学的电子钟播放音乐,但我感到没有儿时读书的钟声那么悦耳、纯真、亲切。那音乐声是机械的、固定的、重复的,而铁钟的敲击声,是人为的、变化着而充满感情的,所以,我至今难忘“一锤钟”。
●谢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