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午后的阳光温柔地洒落在身上,像老母亲轻轻的叮咛,像小女儿嗲嗲的撒娇,亲切而温暖。
我们一家人团坐在院子里晒太阳。
婆婆戴着老花镜,在给小女儿赶制入冬的棉衣。公公跷着二郎腿,身上散落着一叠报纸。我和丈夫则拢在果盘旁嗑瓜子。三岁的女儿是整个院落里最忙碌的人。奶奶,我也要撩针线。爷爷,你读给我听听嘛。爸爸,你把瓜子壳吐得到处都是。妈妈……女儿高兴得在院子里飞来飞去,我们欣慰地看着女儿满院子地飞。
也难怪女儿这样高兴,我们一家人只有周末才能团聚。丈夫在随州工作,我在尚市上班,每到星期五,我和丈夫总是风雨无阻地往老家赶。因为我们知道,女儿最怕的事情是哪个周末没能盼回爸爸妈妈。
记得有一次回家,女儿正在对门和小伙伴玩。我一进大门,女儿就发现了我,似有心灵感应。
女儿将手里的玩具一把塞给小伙伴,便向我这边跑来,边跑边向小伙伴解释:“我妈妈回来了,我明天再来和你们玩。”
女儿积蓄了整整一周的思念,向我一路奔跑而来的小小身影,深深地刻在我的记忆中。两个红色的蝴蝶结随着女儿的奔跑颤动着,颤动在我的记忆里,让我心疼不已。
女儿扑入我的怀里,撒起娇来:“妈妈,抱。”三岁的女儿已然有些沉,可幸福的感觉在这沉甸甸的拥抱中愈来愈浓。
是女儿上幼儿园的第二周吧,家里打来电话说女儿今天早晨起来不想上学了。我着急了,小丫头这么快就对幼儿园厌烦了吗?
原来,早晨起床时,公公告诉女儿说:“今天星期五,爸爸妈妈要回来了。”女儿一听,便要坐在家里等我们回去,一说上学就哭。后来,婆婆骗女儿说那天是星期四,才把小丫头哄进了幼儿园。
那天下午,我早早回家,为接女儿放学。在幼儿园门口,老师笑着对我说女儿今天在幼儿园的表现:“今天发小红花时,筱瑾说今天星期四,明天你们回来,明天才是星期五,我差点被搅糊涂了。”
我的心里一阵酸楚,却硬是挤出一丝笑意。
女儿回答带 “几”的问题时,总是用自己的年龄来衡量:“几岁?”“三岁”“几漂亮?”“三漂亮。”但有一个问题,她的回答不一样。“今天星期几?”女儿总是回答:“星期五。”女儿没有“星期”的概念,却对“星期五”理解得既简单又深刻:“星期五”的意思就是——爸爸妈妈那天一定会回来。
那天期末考试,学生刚离校,女儿就打来电话:“妈妈,我们放暑假了,你们放几天?”我高兴地告诉女儿,妈妈就要放暑假了,到时能在家待上两个月。女儿继续问:“两个月是多少天?”我说:“五六十天呢!”
女儿并不满意,说:“我问你放两天还是三天假,你说那么多干什么!”
我在电话这头笑了,笑得有些苦涩。
女儿亦没有“暑假”的概念。在她的印象里,妈妈每次回来只能待两三天,暑假那么长的时间,已超出了她的理解范围。
现在,我和丈夫依然异地工作。周五放学时,老师们笑话我比学生跑得还快。没办法,女儿在等我回家啊!
●梁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