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协会作用 做大做强专汽产业
宋 晓
随州发展专汽产业已得到了很多肯定,拿到了“金字招牌”。然而市场瞬息万变,不允许我们躺在成绩上睡大觉。放眼全国,专用汽车产业集群发展势头迅猛,尤其是辽宁铁岭和山东梁山就在我们身后,甚至有后来居上之势;我们的先发优势,正在逐步被别人的“弯道超越”所追赶;我们的发展模式正在被别人模仿或复制;我们的市场正在被别人所占据。据不完全了解,我市的专用汽车行业,在经过本世纪前十年的跨越式发展、完成原始资本积累后,现阶段不少企业遇到发展的瓶颈问题。 具体而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的管理方式跟不上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如部分企业的作坊式生产模式,走的是车间承包或班组包工的形式,虽然管理灵活但是不可避免的带来了质量问题反复出现、安全问题时有发生;二是企业间低附加值产品竞争格局没有有效改变,“窝里斗”互相杀价竞争,表现在厂家与厂家之间、厂家与经销商之间、经销商与经销商之间,甚至自家企业的几个销售员之间,导致外地客户对厂家或商家不信任,甚至对本地区的其它厂商也形成负面印象;三是部分中小企业在企业长期效益偏低的情况下现金流量严重不足,导致企业短期行为增加;四是汽车行业和非汽车行业的资本大量涌入,低层次重复投资,没有形成差异化竞争,稀释本来就有限的资源,恶化原本就激烈的市场环境;五是高端人才不足、熟练技术工人紧缺等人力资源问题;六是企业横向联合少,过分追求“大而全”、“小而全”,可“大”、“小”都不强。 看看温州企业的运作方式,以慈溪大唐袜业为例,一个镇8000家家庭企业,平均每家织机仅8台,每家谈不上完整的企业,但全镇将做袜子分成10个环节:1000家原料厂、300家缝头厂、100家定型厂、300家包装厂、200家机械配件厂、600家营销商、100家联运商……分工明确,合起来好比规模庞大的企业,多少订货量都能消化。该镇年产袜48亿双,产值达90亿人民币。这背后就是政府和行业协会发挥的引导、规范、整合作用。 针对我市专用汽车行业存在的问题,如何加以应对?从政府的角度来看,支持专汽行业发展是一个已经明确的方案。至于具体的操作,还得依靠专业部门,得靠行业系统的自身努力。笔者单论着力点之一,即发挥汽车行业的协会作用,提供服务、反映诉求、内部协调,促进行业发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促进本地企业之间的联合。随州有句老话叫:堂屋杀猪厨房卖,肥水不流外人田。中国的市场这么大,一个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企业要做强,就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本地企业相互取长补短,如共同研发新品、公告资源共享、相互代工、互相配套等;抱团竞争,共同应对区域竞争对手的挑战;实现本地区本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共同为随州专汽之都出力; 二要建立信息平台。收集、整理、发布行业信息、国家政策、法规,建立本地企业专用车、零部件产品信息数据库方便厂商查询,建立经销商诚信档案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以第三方的形式处理客户投诉,缓和客户与厂商之间的冲突等。 三要夯实产业基础。联合本地专用车企业,引导扶持本地零部件厂家做大做强。什么东西都靠上规模,哪怕是劳动密集性产业,技术含量低利润不高,但只要上了规模,形成了产业链、细化了分工,所有环节的成本都可以降到最低,就可以形成别人无法比拟的优势。专用车的发展离不开零部件行业的支持,目前我市零部件厂家大都处于小而散的状态,实力有限,基本上以销定产、没有库存或库存较少,一旦有急单或大单就会影响交货期;同时因为成本原因,往往老板出厂跑业务,进厂还要干活,外带采购和质检,无力建立完备质量保证体系,影响产品质量,对于整车企业的支持也就受到限制。 四要规范销售环境,建立经销商 (销售员)进入和退出机制。销售方并不是越多越好,不但成本上升,还可能形成恶性竞争,导致短期行为增加,最后受伤的很可能还是专用车企业本身。 五要协助企业做好人力资源方面的工作。以目前企业反映的技术工人欠缺为例,这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工程,单靠一个企业解决不了根本问题。需要建立本地区合理薪酬体系;改变目前企业重个人技能、轻管理教育,重使用、轻培训的现状。以笔者了解,专用车企业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大都因管理问题引起。笔者一个朋友曾在一家专汽公司做质量管理人员,在车间进行质量巡检时,带班大师傅却让他不要多事,没事不要在车间耽误时间。诸如此类,产品出了质量问题的时候,只是头疼医头,脚痛医脚,不愿意从根子上改;质量、成本、交货期、安全这些最基本的概念根本就没有。管理层有心改变现状,又怕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结果不了了之。 当然,促进随州专用汽车的发展有许多工作要做,不是单靠某一个人、某一个单位就可以完成的,笔者所言,为的是抛砖引玉,希望更多的人来关心随州专用汽车的发展,为随州“专用汽车之都”的招牌更加明亮尽智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