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公寓”与“学区房”
  某日,笔者从某重点大学一侧门踱出,便见窄街小巷纵横交错,层峦叠嶂般的居民楼房,洋溢着五颜六色的无限商机。而在形形色色的招牌中,被大红灯笼簇拥着的 “公寓”二字,显得格外抢眼,出双入对的大学生们,旁证着“公寓市场”的火爆与温馨。
    问同行的该校教师,校方对此作何评价?答曰:不置可否,都是成年人了,应该懂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由这些“公寓”的热闹与繁华,笔者想到一个颇有“特色”的名词——“学区房”。
    学校一冠以“重点”,其周边的房屋,往往便“鸡犬升天”,哪怕是陋巷小屋、农舍茅房,即刻就身价万倍。小学实行就近入学,划片招生,当代的“孟母”们便不惜重金,也要与“重点”比邻而居,“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到了中学,中考意味着重点高中的门票,高考更是关乎一生的前程,于是一批又一批陪读父母的大军,又将重点中学旁边的房价抬上了天。
    从一间间一套套“学区房”走出的学生,其学业成长与所享用的“学区房”舒适度,存在多大比例的正相关,目前没有权威的统计数据予以说明。而一位享受过“学区房”待遇的高考生,曾对笔者说:“只长肉没长分。”
    对于正长身体、且承担繁重学习任务的中学生来说,能够长点肉,也算不枉从“学区房”里走了一遭。但怕的是,这肉长错了地方——长出了一个大大的胃口。
    这不,读小学上中学有“学区房”侍候,上大学了,天高父母远,父母不能陪,找个朋友陪,也算是为父母分了忧解了愁,似乎天经地义理直气壮。再说,十多年小学中学“学区房”的钱都花了,再花钱若干享用一下民间的“公寓”,又有何妨?不都是一样的“学区房”嘛!
    但问题是,业余生活如此丰富,学生的正业该如何打发?且凉了宿舍的被窝,热了 “公寓”的铺盖,这凭空多出来的开销,该如何向其父母报账?同行的教师朋友无奈地说,人家是宽进窄出,我们是宽出窄进,平时逍遥自在,考前抱抱佛脚,大多数学生考试的功夫还是超一流的,人家在中学月月考周周考,还怕你大学半年考一次?大学几年,拿张文凭,还是问题不大的,至于学了多少东西,有多少真本事,那是另外一回事。都说就业压力大,但就有一些学生,对压力浑然不知,对享受片刻难舍,甚至毕业了并不急于找工作,回家睡大觉,继续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神仙般的日子。
    孟老夫子曾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按时下学生家长们望子成龙的殷殷之望,希望上天降大任于自己孩子的头上,与孟老夫子目标一致,但走的路,却是截然不同的南辕北辙。
    “学区房”的火爆,固然有教育资源紧缺、不均衡的原因,但一些学生家长们对孩子成长外部条件的过度追求,何尝不也是重要原因?当为了实现“上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的目标,而竭尽所能,不遑其他,即使上了好大学、找到了好工作,也会失去上学和工作的本来意义。
    重点大学围墙外面红红火火的 “公寓”,就是“学区房”的一个注脚,一个变奏。抬高了“学区房”身价的学生家长们,还当未雨绸缪,为将来的“公寓”准备一笔“特别费”才是。
  
    (张顺)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公寓”与“学区房”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教育在线】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