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随州大米
(上接第一版) 一个重要制约因素是,因为本地大米加工企业大多缺乏实力和胆识,不愿意出高价收购优质稻,加上农户分散经营,没有组织集中外调,导致多数优质米与常规米混杂收购进入市场。这影响了优质稻面积的进一步扩大。目前,我市只有金禾米业、殷店米业、神农稻香米业等少数企业在收购、加工随州少部分优质稻,但因为品牌知名度不大,难以打开竞争市场。 随州如何做大优质米市场? 我市目前大大小小的大米加工企业虽然有100多家,但年总加工能力不超过20万吨。而福娃、京山桥米所属公司年加工量分别为50万吨、35万吨。我市目前仅有一家省级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随州市金禾(粮油)公司,其稻谷年加工能力也只有3.6万吨,虽然拥有省著名商标“”,但其品牌知名度与福娃、国宝桥米等大品牌还有差距。而该公司拥有的、曾经在全国具有极高知名度的“鹦鹉”牌商标,其价值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 农业部门有关人士认为,要重振随州优质大米的雄风,关键要支持企业发挥带动引领作用,推广优良品种,引导农民扩大优质稻种植。据了解,京山、钟祥大企业在当地采取订单模式种植优质稻,在市场价基础上加价20-30%回购,提高了农民的种植优质稻的积极性。而且这些企业加工设备先进,品牌响亮,生产的大米品质优良,能在市场上卖出高价。而我市大米加工企业大多规模小,设备落后,品牌不响,导致生产的优质米品质和价格难以与大企业竞争。 优质米正在成为大米市场的主流。目前,已经有京山、钟祥等周边大企业以加价10-15%来我市争抢优质稻粮源,我市也有企业尝试与这些大企业合作,以贴牌加工的方式来生产优质大米。这为随州优质大米突围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有专家认为,政府可以通过招商引资引进这些大企业,打出随州优质米的品牌,来推动我市优质稻的发展。我市企业则要有危机意识,要有抢占优质米市场的胆识、眼光,要采取订单方式引导农民扩大优质稻种植面积,使企业发展,农民增收。政府收购稻谷时应分开收购,实行优质优价;扶持本地企业发展壮大,支持他们更新设备、做优品质、做响品牌。如此,随州优质大米一定会夺回本地市场,甚至走向全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