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楼市走向平民时代 专家称调控还将趋紧
作者:新华
在2008年的低迷和2009年的高潮之后,2010年的中国楼市站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调控成为年度最热的词汇之一。 从1月份的“国十一条”开始,房地产调控疾风骤雨般地展开,“新国十条”、“国五条”、提高首付门槛、三套房停贷、“限购令”和“限外令”等让人眼花缭乱、力度空前的“组合拳”使房地产市场调控成为2010年中国经济最吸引眼球的部分。 与以往的楼市调控相比,2010年中国楼市的里程碑意义在于,保障性住房的重要性已经被调控部门充分理解,居有其屋的概念也被重新认识,廉租房和公租房将成为保障性住房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住房保障方式也将从“以售为主”向“租售并举,以租为主”转变。 权威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保障性住房已经开工建设580万套,北京市新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22.5万套,超额完成全年新开工13.6万套的任务。相当数量保障性住房的供应一方面可以让无力承担高房价的中低收入者居有其屋,一方面将改变中国楼市供应结构,缓解供需矛盾,改变“只涨不跌”的预期,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拿出了2011年新增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 “天量”计划,国土资源部再曝光土地违法,2010年年末有关部门的这些表态和举措传达了中央政府对房地产调控的坚强决心。中国楼市已经开始从“价高者得”的野蛮生长走向注重普通人福祉的平民时代。 北京大学房地产业研究所所长陈国强认为,今年的楼市调控还将打出“组合拳”,肯定比2010年还要从紧从严。政府抑制投资和投机性需求、让房地产回归其居住属性的政策指向已经成为一种长期化的趋势。 2010年底,住建部对2011年的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 “继续坚定不移地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位居第一。 “市场各方不要对调控可能放松存有幻想。”陈国强表示,各地未来将进一步明确二套房和三套房的认定标准,2011年楼市可能出台的 “组合拳”包括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房产税试点和进一步加息。 以保障性住房为例,陈国强表示,从2008年的100万套,到2009年的330万套,再到2010年的580万套,再到2011年计划的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在未来住房市场中将占有非常重要的比例。以商品房为主导的 “单轨制”模式肯定会被“双体制”模式取代。 陈国强认为,一旦加息周期开启,购房者必然会更加谨慎地入市,形成新一轮的观望态势。在房地产调控政策和货币紧缩政策的叠加效应下,预计未来全国楼市降温的速度会有所加快,房地产企业融资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在理论上有助于促使房价回落。 (新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