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寒假这样过
作者:陈云
今天已是正月初八,中小学生的寒假生活即将结束,他们的寒假是怎样度过的呢?近日,记者就此进行了探访,将他们的寒假生活“晒一晒”—— 学习型:看书补习学声乐 寒假有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如何支配,过上一个有意义的假期?不少中小学生表示,为填补这段时间的空闲,学习是个不错的选择:看看书、补习补习比较差的学科,或是学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器乐、舞蹈等。 读初二的周瑞利用寒假时间看了一本名著——《红楼梦》,他对书中人物的描写很感兴趣,尤其对王熙凤、林黛玉等人物栩栩如生的刻画着迷不已。“一直想读读四大名著,这次看完《红楼梦》,感觉很充实。我的目标也完成四分之一了。”他说。 而有些学生则主动要求上补习班,利用假期补习自己薄弱的科目,缩小与同学们的差距。雷美琪今年读五年级,英语成绩较差。这个寒假,她特意要求妈妈将自己送去补习班补习英语。通过一个月的努力,她的英语提高了不少,以往记不住的单词,现在听、说、读、写都没问题了。她高兴地说,“开学再也不用怕上英语课了。” 晨晨是一位四年级的学生,寒假期间,家住曾都府河的她特地来到城区学习古筝和舞蹈。“这是我最喜爱的课余活动。”她说。如今,她已经能用古筝弹好几首曲子,她感觉这个寒假过得很充实。 晨晨的妈妈是位中学教师,她认为,假期是培养孩子兴趣的最好时期。孩子平时学习紧,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扑在学习上了。利用寒假送女儿去学她梦寐以求的舞蹈,也弥补了孩子平时的遗憾。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学生利用寒假时间学习声乐等,以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休息型:走亲访友玩游戏 反之,不少学生选择利用寒假好好休息,痛痛快快地玩一把,让自己从学习中解脱出来,放松放松。 田松去年刚上高一,相比初中,高中的生活较累:学习科目增多、知识点难度加深、作业量增加等。放假前两天,他专心将作业做完,之后便一头扎进玩乐中。上上网,看看球赛几乎成为他寒假生活的全部。“一个学期的学习太累,利用寒假好好休息休息,玩一玩,让自己紧张的神经放松。”他说。 对此,有些教师表示,这样也未尝不可。并称其为“学得执着,玩得执着”。 有的学生则利用假期好好补充上学时缺失的睡眠,尽情地睡到自然醒。在实验中学上初三的李丽,几乎每天早上都要睡到9点左右。李丽的父亲说:“孩子虽然只是在上初中,但平时学习任务也很重,压力也大。每天6点左右就要起床,晚上10点多才睡觉。孩子学习一向很自觉,所以寒假她想睡多久就睡吧,我们也不会逼她早起。” 寒假,在有的孩子们看来就意味着过年。不仅有好吃的,还有好玩的。春节期间,不少学生利用走亲访友,享受亲情的温暖。“但是有一点很烦,不管去哪里,亲戚们总喜欢问‘考试考了多少分’、‘作业做完没’、‘明年想考哪所高中’等。分数低了说出来丢人;想考的高中说差了,怕父母脸上不光彩,别人也觉得我没志气,说高了又怕到时考不上丢人。”正上初三的廖磊苦恼道。 团圆型:去外地和父母一起过年 春节回家过年是中国人的传统,但好多人因各种原因不能回家过年。为了一家人能在一起过个年,不少学生在寒假期间,来到父母所在的城市与他们团聚,一起吃年夜饭、放烟花。 读四年级的罗顺是个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深圳打工。上个春节,父母因车票紧张,同时也想趁年关工钱涨价多赚点钱,而没有回家。无奈只能和爷爷奶奶一起过年的他,眼巴巴地望着邻居家的小孩爬上父亲的摩托车一起出去玩。而这次春节,虽然父母仍然不能回家过年,但罗顺来到了深圳。一家人在父亲打工的工棚吃年夜饭、放烟花。罗顺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虽然工棚条件简陋,但爸妈在哪里,哪里就是我的家。”罗顺对记者说。 正月初四,在外地上学的陈英风尘仆仆地赶回了家。陈英在河南某武术学校上学,因一直在某健身房做兼职教练,正月初四才有时间回家。“初九就开学了,其实在家也待不了几天,年也过了,但就是想回家。在火车上一首陈星的《望乡》,听得我鼻子酸酸的。”身高一米八的小伙子,眼神里透着回家的温情。 (见习记者 陈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