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风和谐关乎民生
秦学伟
作者:作者单位:随县教育局
政府部门在处理行政事务和对外发布信息时,离不开写文章,而文风如何关系到政府行为能否奏效。何为文风?我以为,文风即是政府政策宣传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程度,为民分析问题的深度、广度,为民处理问题的速度,以及在行文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思想认识高度、思想行为作风等。 文风是党风、政风的直接体现。和谐的文风可以使党群、干群关系更趋融洽,有利于党员干部同广大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深入一线了解社情民意,解决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反之,不和谐的文风,则会离间干部同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滋长官僚主义的作风,不利于当今社会民生问题的解决,增加政府依法行政的成本。 当前,各级政府部门的文风总体是和谐的、是好的。但是,也有少数人的官僚主义作风、弄虚作假的恶习“淋漓尽致”地体现在公文中。主要表现在:第一、墨守成规,不注重创新。所写公文千篇一律,按框框、本本和套路来,不注重调查研究,不深入基层掌握一手资料,不了解人民群众在想什么,需要解决什么民生问题,所以其公文不能准确的、实事求是的反映实际情况,不能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扎实的依据;第二、弄虚作假,不尊重事实。违背应用文的真实性原则,虚报数字,捏造事实,干扰领导做出正确决策,不能妥当地解决民生问题,直接损害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间接增加了社会不和谐因素;第三、炒作起哄,不维护大局。其公文写作不是从客观需要来选择写作题材,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而是热衷于主观炒作、刮风起哄,损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危害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第四、官气十足,缺乏人情味。其文不是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深入调查研究而得,而是高高在上、凭空想象“一气呵成”,或是抱着“我是官、你是民”的官僚主义思想,写出一些有违事实或者虽有事实但语气生硬的“官文”,不考虑群众能不能够接受、处理问题能不能奏效。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拿出真招、实招改进文风,以有利于解决民生问题。第一、转变观念,准确定位,树立为民服务理念。文风问题的根源在思想问题上。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党员干部的权利是人民赋予,文字工作是服务于人民的一种重要方式,有了为民服务的思想,文风向好指日可待;第二、打破成规,开拓创新,确保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文风不能被固有的条条框框给套住,应该走进去、跳出来,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撰写出实用的、可操作性的、高效的文字报告,如此文风,既可保证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又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干群关系;第三、注重调研,实事求是,保证公文的科学性。公文的真实性原则要求我们深入一线调查研究,掌握反映民生的准确数据,同时在撰写公文之前,要准确把握领导的思路,让所写公文能够为领导提供有力的决策参考;第四、强化责任,维护大局,确保社会稳定。要牢固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不能只在公文中报喜或是伪造数据来粉饰太平,这样会造成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被忽视,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第五、以人为本,为民着想,保证文章的“人情味儿”。公文写作不能只为完成任务而写,不从群众的角度想问题、办事情,这样的文风不仅不能解决民生问题反而会激化干群矛盾,增加新的社会不和谐因素。既要站在领导的角度看问题,也要站在群众的角度替他们考虑问题,写出有“人情味儿”的情况反映,才能取得群众的信任,有利于问题得到迅速、合理的解决。 总之,良好的党风、政风需要和谐的文风,和谐的文风又体现着良好的党风、政风。所以,我们要努力改善文风,体现良好的党风、政风,建立和谐的干群关系,推进社会民生问题的解决,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单位:随县教育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