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你的压岁钱,该怎么花?
作者:就此进行了探访。
  寒假结束,开学之际,重返校园的学生们乐此不疲讨论的,当属春节时各自收到的压岁钱了。你收到了多少?上交了吗?还是锁在自己抽屉里?到底该不该上交父母?准备怎么花?……近日,记者就此进行了探访。
  
  压岁钱成热门话题
  
    2月14日,在西城岁丰中心学校、南郊擂鼓墩中学等学校,当记者与学生谈论与学习相关的话题时,被采访的学生大多只是平淡、简短地说上几句。可是当记者问及压岁钱时,学生们立刻露出或兴奋、或气愤的表情,个个争着应答。兴奋是因为手中还留有压岁钱,气愤大多是因为压岁钱被父母软硬兼施地“诈骗”走了。
    在南郊擂鼓墩中学念初三的姜琴告诉记者,刚刚排队领新书时,班上同学就都在谈论压岁钱的事儿,气氛相当热烈。
    “我今年的压岁钱收到了1600元,主要是我从上海回家过年的姑妈给的,你呢?”“我的压岁钱交给父母存起来了。”“今年的压岁钱,绝不上交,我要与老爸老妈斗争到底。”……走近教学楼初三学生领新书处,一群一群的学生正叽叽喳喳、热火朝天地聊着压岁钱的那些事儿。
    同时,在百度贴吧“压岁钱吧”和随州一中等学校的贴吧、论坛上,有关压岁钱的帖子,其点击和回复率都明显地高于其它帖子。
  
  不同比例上交父母
  
    走访得知,中小学生的压岁钱从百余元到几千元不等。“我今年压岁钱收了600多元,在同学中不算多也不算少了。”擂鼓墩中学初一年级的胡自含告诉记者。
    “这600多元70%上交爸妈,他们帮我存起来了;剩下的30%,爸妈让我自己去买一些学习用品、课外书籍,所以暂时放在我手上。”据他介绍,每年自己的压岁钱都是这么处理的。
    据了解,学生的压岁钱大多全部或是部分上交家长了,大多只留近100元自己支配。“但自己支配也不等于自由支配,留在手上自己用的这部分,爸妈也看管得较严,不准胡乱花,隔几天就会问用了多少了、怎么用的。”谈起父母对压岁钱的管制,初一年级的尚传敏认为是父母对自己缺乏信任的表现。
    “刚开始要他上交,他也不愿意,后来我就跟他讲道理,说‘你还小,钱带在身上不安全,万一掉了就麻烦了,要买什么父母再给你是一样的’等等,后来他就主动把钱给我了。”一位孩子上初一的家长谈到如何让孩子乖乖交出压岁钱的方法,得到了围观家长的一致认同。但据了解,除了劝说、讲道理令孩子上交压岁钱外,更有父母采取强行逼迫的方式,“霸占”孩子的压岁钱。
  
  孩子们“煞费苦心”
  
    在采访的7名学生中,只有一名学生知道压岁钱最初的历史来源,是长辈给晚辈辟邪用的。但关于压岁钱的意义,孩子们则想得较多。
    “我们从亲戚那收到了压岁钱,但同时我们的爸妈也得给亲戚的孩子压岁钱。所以我们收到的钱,其实最终就相当于自己父母的,只是经我们的手转一次罢了。”姜琴说,这也是班上同学一起讨论时,你一句我一句,综合而得出的结论。
    初三的蒋实也认为,压岁钱从另一方面讲,也只是一种礼尚往来。“是一种形式,给多给少,也事关父母的面子问题。”
    另外,在百度贴吧“压岁钱”吧里,在讨论“压岁钱该不该交给父母”时,一名学生表示,为了这一问题,自己专门在开学前恶补了下相关法律知识,并从法律角度侃侃而谈。此帖长达700多字,内容中涉及较多“监护人”、“管理权”、“侵犯”、“私人财产”等专业性字眼。参与讨论、支招的学生近百人。
  
  未成年人无“完全使用权”
  
    “压岁钱的使用涉及孩子的权利,作为未成年人,对压岁钱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所有权,因而也无完全的使用权,家长对孩子的压岁钱有一定的支配权。”擂鼓墩中学一位从教20多年的教师江正芹,查阅相关资料后说。
    在4名学生中,当记者问及各自所得压岁钱的数目时,3名得到几百元的学生高兴地一口回答,而有一名学生则低下头迟迟不说话。
    “长辈不能将高额压岁钱用作表达情感的方式,要正确地引导孩子认识压岁钱,以免在学生中形成攀比的不良风气。刚才低头迟迟不开口的那名学生,可能就是家境差了点,压岁钱太少,不好意思说出来吧。”江老师说。
  
    (见习记者 陈云 通讯员 徐世喜)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你的压岁钱,该怎么花?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科教在线】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