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实现廉洁教育全覆盖
市委宣传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导向,将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反腐倡廉工作的重点,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参与廉政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不断创新廉政文化建设的内容和方式,在努力实现廉洁教育的全覆盖,有力推动了全市社会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立足宣传职能优势,形成廉洁教育工作大合唱 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十个全覆盖”工作是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重要抓手,一些党员干部存在认识不全或偏颇,混淆了抓廉政工作和抓经济工作间的关系。对此,市委宣传部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市直新闻媒体通气会,市级新闻媒体及时刊发相关文章,推出深度报道,推介先进典型,不断宣传抓廉政,优环境,促发展的道理,帮助干群理解廉政与生产力的关系。开展权力观相关主题教育活动,引导领导干部“对照思想查权力观,对照工作查从政行为,对照作风查效率,对照生活查节俭”,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坚持以高尚的文化感染人。充分发挥廉政文化的教化作用,引导干部树立廉洁理念,倡导廉洁精神。充分发挥廉政文化的传播作用,通过一定的文化载体、文化形态、文化活动传播廉政文化,激浊扬清,惩恶扬善。充分发挥廉政文化的规范作用,通过崇廉、助廉、倡廉,营造清廉的社会氛围和社会环境,产生强大的制约监督力量,促使党员干部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律,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 坚持以健康的文明塑造人。廉政文化教育既面向各级党员干部又面向全社会,我们在重点抓好党员干部廉政文化教育的同时,积极扩大受众面,采取有效措施,把反腐倡廉教育渗透到各种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把弘扬和培育反腐倡廉意识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做到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与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同考核,有力地促进了廉洁教育工作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融合。 搭建廉洁教育宣教平台,增强廉政文化建设实效 开展丰富多彩的廉政文化艺术活动。以创作文艺精品为重点,积极组织廉政文化主题的文艺作品。二是以节假日文化旅游为契机,着力扩大廉政文化辐射面。三是以繁荣农村文化为目的,推动廉政文化进村入户。依托各种民间艺术团体、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推动廉政文化走进千家万户。四是以开展常规性文艺活动为手段,推动廉洁教育工作形成常态。 开展廉政文化“六进”活动。以创建廉洁型机关为载体,推进廉政文化进机关;与创建文明社区、文明单位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推进廉政文化进社区;以规范学校收费行为、校务公开、学校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等为目的,推进廉政文化进学校;以鼓励广大家庭争做廉洁家庭为目的,推进廉政文化进家庭;与厂务公开、企业效能监察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推进廉政文化进企业;以建立健全基层民主决策、政(村)务公开、述职述廉制度,完善村账乡代管体制为抓手,推进廉政文化进农村。 开展廉政文化教育活动。一是拓宽廉政教育的覆盖面。设置一批廉政公益广告,发展一批廉政文化宣传中心户。目前,已在市委党校、市检察院、职业技术学院、市供电公司、市实验小学等单位建立了试点,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开展宣教活动。二是在全市上下继续深入开展“百千万”宣教工程,打造廉政文化品牌,在全市营造廉荣贪耻的社会氛围,有力推进了廉政文化建设。 建设廉政文化阵地。一是建设舆论宣传阵地。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内部信息刊物等媒体打造廉政文化宣传舆论阵地,广泛、深入、持久地宣传反腐倡廉建设。二是建设文化艺术阵地。发挥文化馆、老年大学等群众文化团体的作用,通过编演廉政戏曲、放映廉政影片、创作独具特色的乡土节目等形式,努力将廉政文化融入各种文艺活动中,形成“崇洁倡廉”的良好社会氛围。三是建设三大教育阵地。建设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进一步健全廉政文化建设协调机制,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产业,融入廉政文化,丰富景点内涵。 探求廉洁教育规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着力于激发社会文艺创作者工作热情。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活动,离不开民间文艺创作队伍的创意和引领。注重对民间文艺创作者沟通指导,按照专业与业余结合、固定与松散互补的原则,聚合民间文艺人才的力量,激发全市廉政文艺创作队伍的积极性,充分运用本地廉政素材,自编、自画、自演大量的廉政文艺作品,使农村廉政文化建设的造血功能不断得到提升。 着眼于繁荣大众廉政文化。坚持把廉政文化教育与娱乐相结合,在雅俗共赏中推进。开展“廉政周末大舞台”、送廉戏下乡等活动,把廉政文化艺术活动送到老百姓家门口,既宣传了廉政文化,又丰富了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深受基层干部群众欢迎。 着重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在推进廉政文化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围绕 “营造廉政氛围、教育引导干部、服务发展大局、构建和谐社会”这一主题来进行,将廉政文化建设与统一思想认识、优化发展环境、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结合起来,通过廉政文化事业的发展,在全社会营造了 “集中精力谋发展,一心一意搞建设”的浓厚氛围,凝聚了发展合力,为工业兴市提供了坚强保证。 (作者系随州市委宣传部干部科科长) 论文撷英 ○ 李长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