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随县均川镇小学将诗文的诵读与绘画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手脑并用、声形相和的“读写绘”活动中,体验着学习的乐趣,丰富着五彩生活。
“点石成金”的绘画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春天是我们最好的季节,小树长出了嫩芽,小草从地下长出来,我们要进步成长,长大要报答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老师……”这是该校2(1)班学生鲁宇鑫在自己的读写绘本上写下的一段话,而在这段文字的下面,是用彩笔描绘的一幅图画:天上一轮红红的太阳,温暖的阳光下,绿油油的小树茁壮成长,房屋上的烟囱飘出袅袅炊烟……
这是鲁宇鑫在诵读了有关春天的诗文之后的家庭作业。他的班主任老师张先志说,自从学校开展读写绘活动以后,鲁宇鑫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其家长向老师反映,以前鲁宇鑫放学回家之后,总是玩得头也不回,老师布置的很少一点作业,家长催无数次也不愿做。而现在呢,一回家便拿出自己的读写绘本,津津有味地写写画画起来。
记者问小宇鑫:现在为什么喜欢做读写绘的作业了?小树为什么绿油油的?那房子里还有谁?
小宇鑫高兴地说:画画儿太好玩儿了!那小树正在长高,我也在长高,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正在屋里为我做饭,我长大了,赚了钱,也要给他们买好吃的东西……
精心设计“绘本阅读”
“读写绘所以深受学生们的喜爱,是因为这种诗文与绘画相结合的教育教学方式,符合儿童以形象逻辑思维为主的特点,并满足了他们动手参与的愿望。”该校校长杨从涛对记者说,学校在建设书香校园的过程中,“晨诵、午读、暮省”是学校师生每天的必修课。为了使诵读收到明显的教育效果,该校精选每周晨诵的内容,做到周周有新内容,月月有新主题,在“主题阅读”的基础上,着重设计好适合各年级学生的 “绘本阅读”:语文教师精选图文并茂的诗文故事并设计好教学环节步骤,班主任老师给学生展示这些诗文图画并讲解给学生听,让学生复述故事,指导学生续编,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体会在读写绘本上写画出来,而成为学生们独特的 “暮省”形式。每周一年级学生可画一幅图画,写上自己想写的一句、两句话,二、三年级学生以日记和图画的方式写出自己的感受。
正是有了与动手绘画相辅相成的乐趣,由老师主导的“绘本阅读”,才水到渠成地成为学生读写绘本上的图文佳作。
师生同诵“主题诗”
“班级就是我的家,老师爱我像妈妈。同学好比亲兄弟,团结友爱乐开花。班级就是我的家,大家都来关心它,桌椅门窗保护她,爱护公物人人夸。班级就是我的家,大家都来爱护它,勤学守纪学雷锋,个个都是好娃娃。”这是该校1(1)班班主任老师杨金凤为自己的班级作的班级主题诗。“春天里,我们拥抱梦想,希望的种子从此播撒……”这是在“相约春天”的校园诗会上,师生同台朗诵的校园主题诗。
各班有各自的班级主题诗,学校每两周举办一次校园主题诗会,主题相继是相约春天、好书伴我成长、感恩、快乐童年……诗会通过诗歌原创、朗诵、诗歌剧等形式,师生同台表演,以诗言志,成为展示师生风采的舞台。
各种“主题诗”丰富着学生的诵读内容,发挥着集中而突出的育人作用。老师们课余品诗、写诗,迸发出教书育人的热情。而孩子们则从诗中潜移默化地感受诗歌的魅力,激发起刻苦学习的求知欲望,和报答亲人、社会、祖国的神圣情感。“读书小明星”、“书香家庭”、“书香班级”的评选,又一次次掀起建设“书香校园”的高潮。
(本报记者 张顺 通讯员 光勇 传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