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用知识树绿化课堂——高城镇学校探索“知识树”教学方法
  近日,记者在随县高城镇中心学校看到,教学楼走廊的墙壁上贴满了师生一起绘制的形态各异、五颜六色的知识树;翻开学生的课本和笔记本,每章每节也都可见学生自己精心设计的知识树……自2010年下学期开始,全镇学校掀起一阵探索“知识树”教学方法的热潮。
  
  
  逐步走近知识树
  
    2010年5月,在高城镇全镇教师培训会上,陈显耀老师主讲的 《如何打造高效课堂——王敏勤教授的课堂教学五大方略》,将知识树这一教学手段推荐给了老师们。至此,全镇老师对知识树有了初步认识。
    知识树,即用树状的形式,提纲挈领、简明扼要地把教材的主要内容及其知识点的内在联系表现出来。由当代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创造,其主要推广者是天津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王敏勤教授。
    “大的知识树可以是一个学段、一门学科、一本书、一个单元的内容,小的知识树一般是一篇课文或一节教材的内容。它能够帮助教师和学生整体建构学科知识,特别有利于学生掌握思维的技巧,学会自主、独立思考,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高城镇中心学校副校长胡超说,认识到知识树的作用之后,全镇开始了学习、绘制知识树的一系列活动。
    去年7月,高城镇中心学校一行18人前往河南省灵宝市灵宝四中,就“知识树”的运用“取经”;暑期对教师进行了如何运用知识树、用PPT进行知识树的培训。秋季开学后,运用知识树的教学活动正式展开。
    “老师在备课时必须有‘知识树’内容,包括本学科学段知识树、学期知识树、单元(章节)知识树和本课(本节)知识树。同时,老师在授课中也要运用知识树,并引导学生自行绘制知识树。”胡超说。
  
  
  让知识不再散乱
  
    “知识树最直接的作用,即帮助老师和学生将散乱的知识,重新梳理,形成结构。”胡超说。
    “以前上了一节课,虽然课后练习时,自己也都会做。可是当复习起来时,却无法很快地反映那一章节讲了什么内容。现在总复习时,每一章节的知识,用一棵知识树来梳理,这样脑海中的知识不再散乱,也更容易记住了。”今年读九年级的王娇说道。
    谈到知识树梳理知识的作用,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以往为大众所熟悉的框架、表格等。“但知识树具有更强的呈现学习目标的效果。”九年级的曹艳老师说,“相较于框架、表格,知识树更形象、直观,层级性也更强。没有干就没有枝,没有枝则没有叶。所以,知识树更为明确地呈现了某一学习阶段学生必须学会的内容,即学习目标。”
    而七(2)班教师刘艳老师则说:“以往老师在黑板上用框架或表格板书知识结构时,待学生将其搬到笔记本上时,大多都已没有了框架和表格,只剩下知识要点。可能学生当时确实是弄懂了知识的结构,但时间久了再复习时,学生可能就把握不准了。而因为知识树是要求学生自己画,加之学生对知识树的兴趣,因此学生的课本、笔记本上随处可见呈现知识结构的知识树。”
  
  
  学生学习兴趣大增
  
    而除了有效地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知识树还让学生找到了学习的最好老师——学习兴趣。
    据高城镇中心学校七(2)班教师刘艳回忆,当自己第一次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一棵知识树时,学生们个个都停下了手中的笔,目不转睛地盯着黑板,然后聚精会神地听自己一一说明。课堂上,不单老师要在黑板上绘制知识树,也要求学生自己在书本上画。
    “对于学生自己绘制的知识树,老师一般不做严格要求。这样一来,树上长几片叶子,这几片叶子怎么长,是枫叶还是银杏叶,这就随学生自己的喜好绘制了。在写和画的过程中,学生觉得非常有趣。用漂亮的树和叶子,代替枯燥的笔记,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刘艳说。
    翻开学生们的课本和笔记本,记者发现有的学生还给叶子涂上了各种颜色,有的学生还形象地为知识树画了胡须一般的树根等。
    在上课前和一节课结束时的课后感悟时,老师都会留出时间让学生画自己喜欢的知识树。每当这个时候,班上学生,你看看我的,我看看你的,互相借鉴、互相讨论。 “有的学生可能对所学内容知识体系没完全弄清楚,但为了画好知识树,促使学生不得不去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结构。”胡超说。
    “以前上课很讨厌做笔记,可是现在是用一棵树将笔记‘画’出来,我觉得很有意思,所以现在每节课我的笔记都做得特别认真、详细,每棵知识树也画得特别漂亮。”九年级的学生王娇高兴地说。
  
    (本报记者 陈云 采阳)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用知识树绿化课堂——高城镇学校探索“知识树”教学方法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科教在线】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