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论中医“冬病夏治”
作者:末伏
随州市中医院内三科 董健 冬病夏治是中医学的一种特色治疗方法,其机理是对冬季气候寒冷时好发及感寒后易发的一些宿疾,在夏季气温高和机体阳气旺盛时,从根本上调整人体阴阳,使达到阴平阳秘,宿疾得以恢复。 冬病夏治的理论依据 1.从四时气候论冬病夏治:“三伏”又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也随之达到顶峰,此时为恢复人体阳气最佳时机,此时若以阳克寒,驱散患者体内的阴寒之气,将冬病之邪消灭在蛰伏状态,从而可达到“冬病夏治”。 2.从病因病机论冬病夏治:在夏季人体阳气当旺之际,进行补阳,可以扶助正气,增强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3.从体质论冬病夏治:个体体质有差异,有些人素体阳虚,抗御外邪的能力不足。这些患者在冬季由于寒气太过而致病,即使到了夏至阳气至盛之时也未能消退,这时若补益阳气则可有效克制体内阴寒之气。 4.从治疗学论冬病夏治:中医学中有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治病原则。夏季三伏天冬病处于缓解期,采取审因辨证论治的治疗方法,给予助阳之品,可养其内虚之阳,以助生长之能,达到扶正祛邪、促进疾病向好转目标转变,以期收到“治病求本”的疗效。 夏治的临床应用 目前运用比较多的就是治疗肺系疾病,如哮喘、支气管炎、肺气肿、过敏性鼻炎等。对寒性痛症,有一定的效果。此外也可用来治疗冻疮、风湿性关节炎和骨性关节炎等。 冬病夏治汲取中医学精华,经历代医家的继承和发挥,综合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采用内服外治相结合的方法,同时兼有费用低廉,安全性高,副作用小的优势,相信随着中医学的不断发展,必将会对患者的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 2011年冬病夏治的时间为7月14日(头伏),7月24日(中伏),8月13日(末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