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谨防维修陷阱
作者:彭清
陷阱一:配件以次充好 维修厂将价高质次的零件当作好的零件安装是常见的问题,有的价格甚至一翻好几倍。一位从事维修的人士介绍,其中更换汽车制动片最容易鱼目混珠。特别是欧美进口车原装的制动片,售价一般都比较高,而国产及东南亚地区出产的制动片价格便宜,有些修车铺便用它们冒充进口货。 对策:车主要求修车铺出示该配件的代理公司的发票,这样就可以知道制动片产自何地。另外,消费者还可以自行向代理公司购买零件,再交给修车铺代为更换。 陷阱二:小题大做 将车子的小毛病说成大毛病,是不少违规维修点的作法。 对策:如果不知真假,最好把车送往品牌店或指定维修店检验,确诊毛病是否属实,或者向多家修车铺征询意见作为参考。 陷阱三:先斩后奏 先斩后奏是很多个体维修商惯用的伎俩,在交车时才告诉你检查发现车另有问题,并已一并修复,而账单往往把你吓一跳。 对策:维修前一定问清楚什么问题,收费多少。 陷阱四:“水货医生”上岗 一些路边店为了节省成本,用低廉的工资招收一些没有经过多少技术培训的人作为维修员,结果小毛病演变成大毛玻。目前,维修点人员普遍存在整体素质不高的现象,大部分维修人员没有经过大中专的维修专业培训,大部分人员在初中水平,凭着 “拍脑袋”的经验,对技术性很强的问题并不拿手。 对策:对技术性强、自己搞不清楚的问题,一定要到品牌店维修。 陷阱五:强要拆装费 一些维修店坑宰外地车主,漫天要价的现象也不容忽视。碰上外地车,一些维修店不管好不好先换上零件,不行再拆了。你说有问题,我咔咔往下拆,你说不修了,行,你给我拆装费。 对策:强行索要拆装费的对象大多数是外地车。因为外地车主往往都耽误不起时间,吃了亏也只能息事宁人,花钱买个平安。 (彭清) |